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天价名片折射成本麻木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4:05 来源: 深圳商报

  □ 林荣耀

  自称中石化地方分公司中层人员的网友爆料称,2009年6月,中石化河北分公司宣传部两名负责人专程赴京,花13万元定制500多盒名片。中石化回应称,网传收据出自齐鲁分公司,实际花费5.3万元,相当于96元/盒。(《京华时报》10月9日报道)

  河北分公司和齐鲁分公司发生了混淆,这是一个谜团,那就依循先贤所言,“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即使在通胀肆虐两三年后的今天,双面双彩的名片,20元/盒的订单也会引来疯抢,更别说还是552盒的诱人批量。毫无疑问,做到96元/盒这个价格,是很揩了一把油,也不是一般的“坑爹”,然而被坑的中石化并不心疼,反倒摆出“护犊子”的姿态,高谈“试印六种版式”,“包含了邮寄费”,可以说是对公众智商的挑战。

  印名片是极普通的成熟技术,即使“试印”,那也没有额外收费的道理;即使收费,一经552盒分摊,就是微不足道的一个数目。邮寄费对96元/盒而言不足挂齿,何况无论石家庄还是淄博,都不至于寒碜到连名片都做不了。为此专门派两个人去北京,不是“烧包”又是什么?即使当真有人出差,那也没必要“顺便”在北京制作名片。

  需进一步的追问是,既然这张收据出自齐鲁分公司,而实际花费是5.3万元,那么中间的7.7万元蒸发到哪儿了?如此荒唐的收据能够顺利入账,足见签字的各级领导,要么昏庸到“不食人间烟火”,要么也“利益均沾”了一把。这么大“窟窿”中石化视而不见,口口声声只为下属辩解,这可真是举世无双的奇观了。如果中石化是一家私营企业,断不会容忍属下的败家子行为,而今在“国有”这棵大树下,彼此心照不宣地“消费”全民资产,苦了不堪油价重负的消费者,还有以燃油为重要基础的CPI。

  在某些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有人利用公务机会虚开发票,可以说是“公开的秘密”,而这552盒名片也只是“冰山一角”,毕竟“我为祖国喝茅台”也曾传唱华夏。中石化家大业大,可既然有人勇敢地曝光了,那就理应严肃认真地查处,还可以对举报者进行奖励。然而中石化不愧是中石化,经久不变的是“你奈我何”的派头。

  一直以来,发改委都在为奇特的成品油价格辩解,其中的硬伤妇孺皆知,而中石化在“成本麻木症”上的系列惊人之举,令发改委的涛涛辩词顿然失色。多年以来,成品油价格背离原油价格,走在节节攀升的通道中,全国人民被迫直接或者间接地为奢糜埋单。与此同时,面对油价调整机制的先天性缺陷,发改委至今还是“研究”的声调。燃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影响所及无人能免,为了全体国民的福祉,发改委不能再满足于“研究研究”,国资委更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就羞辱了手中的权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