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建设结构调整 公租房成重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5:22 来源: 经济视点报□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晓莹
“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是国家实行住房保障双轨制的重要举措。10月10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1~9月份全国保障房开工率达到98%的消息,今年目标完成已无悬念。
9月30日,在初战即将告捷之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公共租赁房作为今后的保障房建设重点,并应在土地供应、资金注入、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
公租房保障范围广
一直以来,各地保障房建设中几乎都有集中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以划拨土地、优先贷款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
“但是,经适房仍属于大资产,相比公租房需要更多的资金。在北京,购置经适房也需200万,仍是不小的数目。而且,出现很多人开豪车住经适房等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管理任务繁重。”住建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珏林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采访说。
《意见》指出,应力争使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就业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公共租赁房面积要求小,覆盖范围广,能解决更多人的问题,对本地还是外来人口方面没有限制。”王珏林说,经适房不能涉及外来人口,经过国家几年的探索发现,房屋出租比卖掉有更多的优点,故其本人也赞成加大公租房建设比重。
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对于居住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一套40平方米的公租房相当于过去的宿舍,且有厨房、卫生间,能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可满足年轻人的过渡性住房需求。
《意见》指出,公租房面向城镇中低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公共人员供应,其对于引导合理住房消费、缓解群众住房困难、实现人才和劳动力有序流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政策难以服众
相比经适房,公租房回款周期长,利润更低,资金缺口大,对企业吸引力更低。
资金方面,《意见》提出“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和公租房建设,并扩大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城市的范围”。同时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可发行企业债券或中期票据,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则可对公租房项目直接发放贷款。
对于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的举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认为,住房公积金中至少1/2属于缴纳者私人账户的钱财,将其沉淀部分用于保障房建设属于政府的拆借行为,是否合乎法理存在异议。
“公租房建设是政府的责任,是需政府进行贴息和金融扶持的。由于公租房利润低,本钱虽能收回,但利润难以保证。”刘社说,银行若发放贷款,亏损窟窿无人填补。而由于通胀及高利率,债券也难以发放。
《意见》“示意”各地政府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实施综合运用土地供应、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其他机构参与公租房的建设和运营,多渠道增加公租房供应。公租房项目可以规划建设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统一管理经营,以实现资源平衡。
“以前小区中配建的商业部分要求不超过10%,《意见》可解读为提高比例,以更多商业经营门面的兴建,将利润反馈给开发商。但这容易造成商业房体量过大,受市场规律影响,将风险下移至商户。”刘社对此并不认同。
《意见》指出,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公租房供应,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要提高公租房建设比重。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开发区、产业园,则要求其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集中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面向用工单位或园区就业人员出租。
“单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即以前的集资房、单身公寓。开发区、产业园的企业都是大型或外资企业,有资金、有能力解决员工住宿问题。”刘社认为,上述举措政府不用买单却可分解一部分担子,易操作,且能在短期内见效果。
“但是,上述企业的员工工资待遇、福利保险较好,并不是最迫切需要保障的人。反倒是人数在二三十人的中小公司的员工最需要,但政府却没有涉及。”刘社说。
尽管《意见》从政府、企业、金融等角度调整了一些政策,但在专家看来这不过是政府将自己的责任一点点分摊给他人的举动,目的是追求短平快,期待短期内完成任务。
“保障房建设是政府责任,是非市场的,不能指望通过市场手段解决。振兴地方经济,使财政收入增多,并切出其中一块专门用于公租房建设才是解决保障房正途。”刘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