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屡禁不止 多方联动让用户远离骚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5:24 来源: 通信信息报■本报记者 李艺玲
相信很多人不会否认,其手机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发短信息。然而,短信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垃圾短信泛滥也让人头痛不已。十一国庆黄金周刚过,便有众多消费者反映在长假期间被垃圾短信严重骚扰。
尽管整治不断,但垃圾短信仍旧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由于其背后存在着巨大利益链、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从而使得垃圾短信有了滋生的土壤。因此,要想彻底杜绝垃圾短信,让用户远离骚扰,除了其自身更加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之外,有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强监管,运营商也应加强短信发布渠道的管理。
垃圾短信屡禁不止
随着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地位被广泛认同,短信业务随之得以大发展。现如今,发短信已经成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工作生活中,不适合打电话的场合、口头表达无法达意的话语、需要给固定人群群发消息,只需一条短信,便可轻松搞定,小小的短信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然而,随之而来的垃圾广告短信、欺诈短信等也如洪水横流般泛滥,让手机用户们头痛不已。据《光明日报》报道,相关数据显示,平均一个中国人每星期收到的44条短信中,垃圾短信就占了12条。而在垃圾短信排行榜上,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欺诈类、房地产广告和违法票证。
刚过不久的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更是有众多手机用户反映被垃圾短信骚扰。《北京晨报》报道称,市民在长假期间饱受垃圾短信和陌生电话的骚扰,甚至有人长假还没过完就已经收到了150多条的垃圾短信,短信内容包括各商场打折广告、房地产开盘信息、餐馆和美容院的假日优惠广告,还有一些代金券以及团购信息。另据《扬子晚报》报道,有网友长假4天共收到187条短信,其中多数为房产促销短信,忍无可忍之下网友不禁愤然责问道:“还有点人性没?”
垃圾短信泛滥,尤其节假日更是铺天盖地而来,着实让手机用户不堪其忧。经常在休息时间段发送,严重影响了手机用户的休息;除了发布广告,有些不法分子还利用短信进行诈骗,危及市民权益和安全;垃圾短信发布太过密集来不及删除,删除之时又很容易一不小心将其他有用信息也一并删掉。想要关机,却又怕家人朋友联系不上,用户对垃圾短信已是恨之入骨。
多因素造成垃圾短信泛滥
垃圾广告短信、诈骗短信泛滥,并非“无人问津”,手机用户、政府相关部门、运营商等运用了各种方法对其穷追猛打。尽管如此,却收效甚微,垃圾短信依旧十分猖獗。垃圾短信如同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却打不尽、杀不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手机用户个人信息遭泄露是垃圾短信滋生的土壤。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户时常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而这也成为了不法分子购买用户个人信息、发布垃圾短信甚至实施诈骗行为的缝隙。不久前,《重庆晚报》就曾报道过,西安警方破获了全国首例非法出售、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系列案件,这一系列案件导致陕西省近1400万手机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占据了全省手机用户的六七成。在这起案件中,嫌犯得到的手机用户个人信息及其详细,涉及到性别、住址、出生日期、号码、话费量等大量个人隐私信息。
垃圾短信背后存在着巨大利益链则是其得以不断“恶性繁殖”的驱动力。据悉,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专门代理短信群发业务的公司,他们通过向一些有共性的人群群发短信赚取巨大利润,而且其发送的目标十分明确。据光明网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最低只需花费不到两分钱,就可以制造出1条垃圾短信,并且几小时就能赚取上千元的利润。
此外,相关部门对垃圾短信发布的监管以及打击力度不够、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等因素也是垃圾短信泛滥的原因。
如何让用户远离骚扰?
要想彻底杜绝垃圾短信,需要多方面联动合作治理。只有手机用户、国家相关部门、运营商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让用户远离垃圾短信的骚扰。
手机用户自身平时应多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被要求填写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时,要多长个心眼,谨防被不法分子趁机窃取个人信息。用户还应提高手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勿轻信短信内容,收到垃圾短信后及时删除,长期遭受骚扰时可向相关部门举报。除此之外,手机用户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对垃圾短信进行屏蔽和拦截,比如安装过滤软件等,从而进行被动防御。
目前对于垃圾短信的治理制度环境还不够健全,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垃圾短信问题的严重性,加大对垃圾短信的监管以及治理力度。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易胜华律师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运营商与手机广告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加强公民信息和隐私权保护,严惩盗卖个人信息的行为,痛下决心加大其违规成本。网秦邹仕洪也认为,要使垃圾短信销声匿迹,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加快制定出台通信和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短信的发布需要经过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平台,因此,运营商应该自觉承担起保护手机用户的责任,可以建立垃圾短信治理平台,积极开展整理垃圾短信专项活动等。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赵子忠建议,电信监管部门可以限制一个号码在一定时间内发送短信的数量,如有特殊需求另行申请,从而加强短信发送渠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