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振消费信心 本土奶企需抱团给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59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刘末 综合报道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交易会上获悉,2008年以来,中国“洋奶粉”进口量激增。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已超过2009年全年总量,成为世界最大奶粉市场。

  然而,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后续影响,奶粉行业至今仍未完全走出阴影,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洋奶粉”占据。专家呼吁,本土企业应团结一致,重振消费信心。

  本土奶粉难敌“洋品牌”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来,国内市场对“洋奶粉”的需求急剧膨胀。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为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同比增长121%;2010年增长至48万吨,增长55%。2011年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奶粉进口量已超过2009年全年总量。

  与此同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统计,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却下降了约12%。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利润的下降。2010年1~11月,我国乳品行业累计完成产值利润率同比下降0.36%。由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研究编制的《2010年四季度中经产业景气指数》显示,去年亏损的乳制品企业有181个,亏损面达21.9%。

  本土奶粉企业为何难敌“洋品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分析说,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占世界人口20%、亚洲人口33%的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奶粉消费市场。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全脂奶粉消费量为133.7万吨,预计2011年将达150.2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

  其次,近两年来,有关国内乳业的负面消息接连出现,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经过几年行业整顿,尽管目前国内也不乏具备国际水准生产水平、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的乳品专业生产企业,有些企业还在海外设立奶源基地。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在国际乳制品交易会公开对媒体指出,本土奶粉难敌“洋品牌”的局面短时间内尚难改变,失信容易重塑难,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恢复尚需时日,国内乳制品企业应从重拾消费者信心开始做起。

  重振消费信心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国内奶业市场乱相频出,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愈演愈烈。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奶业几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公众成了惊弓之鸟,对传言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

  全国乳品标准委员会副主任杨月欣称,现在国人对于本土奶粉的信心大大降低,国内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虽然有了新标准,也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清理整顿,但是老百姓还是坚持到香港乃至日本去购买进口奶粉。国产奶粉目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公信力重建,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有效果。

  据介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婴幼儿奶粉在质量上目前无明显差别。但经历过三聚氰胺、奶粉致婴儿性早熟等一系列事件后,人们已经丧失了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和其他食品相比,现在我们奶粉的标准最严格,检测指标最多,涉及内容最复杂。”国内一奶粉企业相关检测人员称,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对国产奶粉持有怀疑态度。

  与国内企业比,外资却过得有声有色,并加快在华扩张步伐。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开始在奶源、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等领域全面发力。恒天然在河北开建第3个5000头大型牧场,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所需;日本明冶乳业出资30亿日元生产高档盒装牛奶和酸奶,进军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新西兰天然乳品公司,借助“海外奶源+本土市场”模式,计划将在中国24个省、市开设3000家专卖店,加上遍布全国的专卖店分销网络,致力构建—个中国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新西兰乳品供应基地”。

  本土企业需抱团谋出路

  业内人士指出,本土品牌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走得更远,必须要团结一致、抱团取暖,重新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我国奶粉企业必须对从奶源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务必保证奶源质量高标准,确保生产过程规范安全,并通过良好的品牌营销、渠道下沉等方式进行市场布局,完成产品的推广,更重要的是,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是关键。

  专家建议,面对内忧外患,当前国内乳品企业,应摒弃前嫌、齐心协力,联合创建、维护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在乳品工业协会主导下,国内乳企积极形成行业联盟,并相互约定不打带有恶意竞争的价格战;抵制相互争抢奶源,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奶源分配问题;确保自身所生产乳品安全,如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通报,对于违反规则、出现重大事故的企业,应剔除出联盟,确保这样的企业不能立足于市场上。

  除此之外,专家指出,企业还要加强奶源、加工、销售等多环节相互衔接管理,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实现全产业链的集约化发展。只有中国奶粉产业充分考虑消费者利益,而不是首先考虑奶农和厂商的利益,只有全行业自重自律,才能逐步重建中国消费者市场,进而找回并扩大本土企业奶产品国内市场的份额。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