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9月CPI回落至6.1% 货币政策或转宽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59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数据,同比上涨6.1%,较前三月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低于市场分析机构普遍预估的6.2%。另外,9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6%;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6.5%。

  9月食品成主推手

  四季度有望回落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9月份CPI的上涨主要的推动因素是食品的价格,另外,受中秋和国庆假日影响,除食品外,以衣着为代表的非食品价格环比也存在较大季节性上涨压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指出,在8月的最后一周和9月的前半月就开始看到以蛋类为主的食品出现了再一次的回升,所以导致9月份的CPI仍在高位运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9月CPI未出现明显拐点,但有缓慢回落的趋势,说明受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影响,国内的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同时,他预测四季度CPI的发展趋势指出,具体还需观察各种涨价因素的积累,但CPI仍有同比下降2%的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9月份CPI不论是6.1%,还是之前预估的6.2%,这些数字属于高位,而此前很多机构都对8月是全年价格走势拐点深信不疑,所以从现在来说,CPI依然没有明显回落的态势。

  对于这一情况,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鲁政委持否定态度,坚持8月是拐点的说法,并认为在接下来几个月中,CPI出现较明显下降趋势值得预期。“物价拐点已经出现,并不是说未来的每一个月都比上一个月低,而是说未来不会再出现新的高点,在大的方向上是会走低的。”鲁政委预计,10月份CPI可能会在6%左右,然后11月份如果下跌明显,有可能会跌到5%左右这样的水平上。

  “2011年CPI上涨率持续高位运行,但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步减弱,CPI涨幅将在今年四季度有所回落。”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年秋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如上信息。

  预计2012年继续回落

  但仍在高位运行

  “明年如果能够把通货膨胀治理在5%以下,那就是很大的成绩。”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总负责人陈佳贵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未来推动物价持续上涨的因素依旧存在,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预计2012年全年CPI上涨4.6%,但总体上看,明年物价总水平增长呈回落态势。

  《报告》称,明年存在有利于物价回落的诸多因素,且有利因素的影响力较大。首先,随着秋粮丰收,粮价和蔬菜价格涨幅都将趋于放慢,从而拉低CPI涨幅;其次,猪肉价格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另外,未来货币金融政策将继续温和调整,流动性过剩问题有所减轻,从而对物价增长有所抑制。

  虽然今年中央的宏观调控已使物价上涨得到了一定控制,但陈佳贵表示,今年末和明年初宏观政策仍应坚持治理通胀和稳定物价。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我国目前CPI涨幅在5%以上,物价仍是高位运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上涨明显;二是造成CPI持续上涨的因素未有较大变化:内部流动性过剩和外部环境造成的流动性压力同时存在,且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供需矛盾会长期存在,价格仍有上涨空间。”陈佳贵表示,第三个原因是成本上涨仍是推高价格的主要因素,一些资源品的价格改革也会造成部分企业产品价格的上涨;最后输入型通胀的因素。

  年底前加息提准难现

  降存准率或成可能

  自去年10月初以来,央行已经加息5次,并9次上调存准率。虽然自今年7月份以来,央行便中止了存准率“一月一调”的趋势,但8月份央行出台了扩大存准基数的通知,相当于上调存准率2到3次。

  8月、9月CPI增速的回落降低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担忧,而货币政策的转向此前已有征兆。10月13日,央行发行的3年期央票发行期限长,利率固定,在加息周期发行,将进一步稳定市场的利率预期,加息预期可能再度降低。

  这是央行时隔近两个月后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并且发行量为前次发行的20倍。有分析人士指出,宽松的资金面对央票起到了支撑作用,央行仍试图通过数量工具回收流动性。

  进入第四季度,市场已经出现了央行货币政策将逐渐由稳健转向宽松的预期。而目前资金面也已经出现宽裕的迹象,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紧缩政策已经到了尾声。

  “央行确实有下调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表示,11月份CPI有望达到5%以下,央行就很有可能在12月份下调存准率。

  渣打香港亚洲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也曾表示,年底前有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可能会放宽银行借贷,甚至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机会超过50%。

  当然,业内人士也提醒,切不可因通胀压力的减退,就预言政府即将推出新一轮财政刺激与货币宽松政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