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十月围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59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孙先锋 北京报道

  留给欧洲人的时间不多了,在十月接下来的时间内将决定欧洲命运。

  10月9日,在柏林举行的德法领导人峰会上,德国和法国已将10月底列为最后期限,约定在此之前达成共识,出台一套全面措施以稳定欧元区,其中包括对欧洲各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如果欧元失败,欧洲就会失败。实际上,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如果欧洲失败,那些构筑欧洲统一大厦不计其数的组成部分(包括单一市场)都将随之瓦解。

  一场欧债危机版的“十月围城”序幕由此拉开。

  眼下这场金融风暴正前所未有地濒于摧毁全球经济,并让未来几年都无法翻身,而欧洲货币联盟的欧元就处在这场风暴的中心。欧元区面临的挑战并非不可化解。终结危机所需的政策相当有难度,但并非不可行。欧洲之所以会陷入崩溃边缘,是因为它无法集结足够的政治意愿,采取必要的行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对于世界其它地区而言,欧洲失败的后果同样十分严峻。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加强全球合作和自由贸易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而这两点也是所有地区繁荣和经济进步之所倚。欧洲混乱日渐升级可能让这些努力陷入倒退境地。

  在他看来,欧元区成员国对欧元架构内在固有风险的管控极其不善。借债者未能量入为出,放贷者毫不关心信贷的使用情况,监管者也坐视不理。“货币供应实现了集中化,而财政政策和银行体系却仍由各国独自把持,因此主权债务和银行融资问题相互放大,却又没有最终放贷的安全断路机制。”魏建国说,汇率联动本可以帮助竞争力较弱的国家赶上生产力领先国;可实际上却造成了巨大的分化。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称,修复货币联盟需要多年的艰苦努力,但其它选择更糟糕。无论是对债权国还是债务国而言,欧元解体的经济成本都将高得惊人。政治后果也一样严重。欧元曾被描绘为使欧洲摆脱民族主义和战争阴影的最后一步。欧洲统一的大厦已出现了裂痕——申根免签证过境计划的收紧就说明了问题。欧元解体可能会导致这栋大厦的彻底倒塌。

  正如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日前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所言,要结束眼下这场危机,至少需要三步。

  首先,领导人必须果断解决希腊问题。对希腊的援助不应停,但必须附以严格的条件。债务互换为私人投资者减记的幅度应远远超过当前的设想,以换取得到欧元区抵押品支持的“布雷迪债券”(Brady Bond)式的、期限更长的债券。不削减悬置债务,就很难指望希腊政府能重新从市场获得资金。

  其次,我们必须阻止危机向其它主权国家蔓延。眼下最大的风险是一场融资危机,不是欧洲外围小国,而是意大利。欧元区有办法以欧洲金融稳定安排的形式建立一道防火墙——如果该救援基金获得了7月欧洲各国承诺的新资金,如果该基金的规模通过杠杆作用提高到数万亿欧元的话。如果这实现不了,欧洲央行(ECB)就必须继续购买意大利债券。

  第三,欧元区内外的各国政府必须防范银行业垮台。只有这场主权债务危机得以控制,该目标才可能达到。不能让对银行的救助分流了用于保护主权流动性的财力。欧洲能对银行业采取的最佳举措是让它们接受可信的压力测试,并强制实力最弱的银行提高资本金。法国应留意这点。

  值注意的是,为欧洲主权国家和银行融资提供保障的政策刻不容缓。但这要等到欧洲各国领导人填补了危及欧元的最严重缺口之后,那就是国与国之间、以及选民和领导人之间的信任缺口。从这点来说,卡梅伦的干预是可喜的。欧元解体对英国没有任何好处,但卡梅伦还直率地指出了欧元复苏所需要采取的措施。相对于为解决方案提供资金支持而言,欧元解体将令德国损失更大,因此德国政府应更坚定地向德国人民解释。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欧元区各国,无论是债务国,还是核心国,都显示出了维持欧元区的决心。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共同表示,希腊的未来在欧元区,并强调希腊是“欧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希腊方面也表态,将完全履行2010年以来做出的所有承诺,以换取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近期,希腊推出了包括提高房产税在内的补充性经济紧缩措施,以获得应对债务危机急需的贷款。

  “欧元区如果解体,造成的成本相当昂贵。”沈建光指出,对于核心国德国而言,一旦债务危机恶化并导致欧元区解体,德国未来将不得不承受危机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将包括:德国银行会因购买大量债务国的国债而损失惨重;其它欧洲国家大幅贬值使得依靠出口的德国出口大降、经济下滑;德国需要为欧央行损失买单;德国经济与政治地位大幅下滑等等。

  这样严重后果并非空谈,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欧洲货币机制存在之时,便有先例。那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德国就表现出相似的强势,最终导致了英镑、意大利里拉等货币被迫退出了欧洲货币机制的严重后果。而危机后,德国马克大幅升值,经常项目由正转负、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另外,政治问题是一个最大的困扰。尽管核心国首脑已经就欧债问题表示出了极大的妥协与努力,是个积极的信号。但未来欧元区是否能共度难关仍将面临来自各国选民的挑战,而这一政治风险的可能会在后年集中体现。

  为今之计,就是各国领导人必须为实施良好的政策创造政治条件。欧元区只有在每个成员国都希望它继续存活的情况下才能存活下去——没有选民的支持,欧洲将解体。虽然短期内诸多积极迹象出现,表明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较小。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欧元区是否能共度难关将分别面临来自债务国与核心国的政治风险——如何获得选民支持,让选民充分认识到“长痛”与“短痛”的利弊。

  显然,眼下的欧洲人应意识到,他们同舟共济的能力不仅决定着自己的经济命运,还关系到欧洲在世界舞台上获得重要地位并赢得尊重的希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