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小农水”旱灾之年发挥大作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9:00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记者 周微 黄强 通讯员 曾佐然 四川报道
“今年,我们这里干旱严重,要不是修了‘小农水’工程,中稻都没得收,更不要指望收再生稻谷了。”四川省泸县牛滩镇红旗村8组妇女车锡兵一边用锄头挖泥挡水,一边笑哈哈地对记者说:“花30元抽一个钟头的水,就可以保证我的再生稻有收了,全院子的人和牲口生活用水也有了。”这是泸县“小农水”工程在抗旱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有了“小农水” 抗旱就是不一样
“如果没有修好提灌站,我的芋头早就干死了,更不要说卖钱了。”牛滩镇红旗村8组芋头种植户杨绍富是“小农水”项目建设的直接受益户,“现在我的芋头每斤2.5至3.5元,抢手得很!”因为天旱,菜少价格高,杨绍富因为有好的灌溉条件,他的芋头赶上了好价格。
今年,泸县出现了“春旱连夏旱,伏旱连秋干”的天气过程,旱情十分严重,但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持续发挥显著效益的作用下,项目区灾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控制,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记者在天兴镇场口村看到,电排站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检查“小农水”电排系统,准备开泵放水。“以前是露天水沟,现在全部埋设了‘地下通道’,水管直通地里,需用时,拧开水龙头,就直接浇灌蔬菜了。‘小农水’对我们农民来说,太方便了。”天兴镇场口村五社的村民汪国伦说。据悉,天兴镇小农水工程项目完工后,将新增、恢复灌溉面积6500亩,改善灌溉面积5300亩,新增节约能力52.1万立方米。
泸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唐国帮介绍,小农水项目的作用明显:一是灌溉效益明显。全县新增恢复蓄水能力270万余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95万方米,新增、恢复灌面1.5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9万亩,新增补灌面积120亩;二是饮水效益明显。“小农水”项目实施后,不但解决了项目区农田灌溉问题,还解决改善了12万多人、15万余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三是防汛抗旱效益明显。技改防渗后的小型水利工程,做到了蓄得住、放得出,进入伏旱以来,增加农田灌溉供水150万立方米,保证旱期灌溉面积3.68万亩;四是经济效益明显。据估算,项目区今年粮食增产540万吨,经济作物增加产值47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公共财政 激活“小农水”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对泸县人来说,理解更加深刻。“十年九旱”,成为泸县的常态,缺水成为制约泸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泸县,修到田间地头的小水利更是农民的心头之盼。
据悉,2009年11月,泸县争取到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专项资金,对于泸县农田灌溉设施的建设、发展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泸县2010年度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争取到中央财政900万元,省级财政950万元。经过镇村竞争立项,在天兴、牛滩、玄滩、石桥、毗卢5个镇36个村320个社实施。项目资金的集中投入,村民们兴修水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无论是牛滩镇、天兴镇,还是玄滩镇、石桥镇、毗卢镇,多年不见的大修水利场景频频出现。
泸县水务局局长廖理洪介绍,2010年“小农水”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加上农民投工投劳折资889多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452万元,新建改造渠道183.65公里,新建及改造电灌站31座,整治山坪塘85口、蓄水池42口。通过项目建设,全面改善了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农业增收、农民增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项目区5个镇10万多名群众得到实惠。
“水利工程建不建由群众作主。我们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泸县水务局水利站站长但成国说。“修塘、建沟渠,农民不出一分钱,只是占用一点土地而已。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干?”天兴镇水管站站长邱宝宗介绍说,“正是由于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参与‘小农水’的积极性高,天兴镇才能在2010年全县‘小农水’项目竞争性立项中胜出。”
政府除了提供项目补助资金作为引导,其余全部由群众通过投劳折资来解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泸县水务局对每个乡镇都派驻一名技术人员,每个村落实一个现场负责人员,实行全程指导,避免了因技术指导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群众作主,专家指导,既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又避免了建设的盲目性。
互换共赢 以水养水惠民生
“蓄水田埂还没有完工,就有业主上门来,要求承包发展养殖业了!”天兴镇垣山村党总支部书记庞家友高兴地介绍,被占地农户每年每亩能纯收入300公斤黄谷,还能免费用水,业主也有收入,村组也免了维修的麻烦,大家都有好处。
“过去不是没有农田灌溉设施,而是因为建了没人管,坏了没钱修,最终导致‘肠阻塞’,甚至荒废。”天兴镇分管农业领导肖驰云坦言。
为解决“小农水”工程建、管、用互相脱节,设施老化失修、遭受破坏现象严重的普遍问题,近年来,泸县探索出了“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民办公助奖补政策,对农户、用水户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财政给予补助。
“小农水”项目建成后,泸县及时颁发工程产权证,将支渠以下田间沟渠等灌排工程的维修和管理、水量的分配和落实、水费收缴全部移交给用水户协会负责。民营企业、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受益群众纷纷以合资、联营、参股等多种方式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已成立33个农业灌溉用水合作组织,管理灌区面积22.8万亩,参与农民达2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