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军:存准率或四季度下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6 21:29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为6.1%,食品价格上涨13.4%。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形势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从9月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通胀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后期总体货币政策不会转向,但不排除微调的可能性,四季度或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至于四季度政策是否会转向,要从‘十二五’的大方向上来看,为了实现调结构,利率和汇率总体应该保持稳中有升,存款准备金率则应下调。”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冯华表示。

  增强针对性、前瞻性

  王军说,目前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居高不下的通胀形势。从物价来看,翘尾因素正在逐渐减弱,虽然同比已经过了峰值,但环比仍然增长。短期来看,尽管物价呈下行态势,但通胀仍然是中长期必须面临的压力。

  “目前物价的形势应该先稳一稳,这次同比仅下调了0.1个百分点,可以说进入了一个调整的周期。”冯华说。

  他介绍称,在国家动用了诸多手段后,房价已经开始有所松动,但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高,制约了加息等货币政策手段的使用。以钢铁业为例,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压力下,其利润率仅为3%-4%。银行业的利润率尽管较高,但这并不代表其经营能力,而是一种垄断的利率政策的结果。如果基准利率调整到与6%左右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的水平,很多行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宏观经济既要平稳又要稳定物价,政策抉择依然面临两难。”冯华认为,下一步应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更好的协调配合。

  “之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一再上调使银行的资金十分紧张,应该说这一轮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可以进行微调。”不过,王军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政策会转向,为了防范依然严峻的通胀形势,短期内货币政策可能依然维持不松不紧、比较稳健的状态。

  成立小银行

  “我们的通胀可以说是货币政策长期积累的结果,大量的外汇盈余本应用财政或国债的钱来买,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这笔钱,只好超发基础货币。为应对通胀,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把宝贵的资金资源冻结在央行内。”冯华表示,由于我国是由央行强制管理外汇,企业出口的外汇只能卖给国家,上半年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累计导致了20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加上货币乘数则更加巨大。

  “出口顺差和发行基础货币,使货币多了商品却少了。这样的途径堵不住,仅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胀很难管住,反而造成利率扭曲和实体经济结构失衡,低效率的落后产业难以淘汰。”冯华认为,要想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在4万亿元投资过后,下一步应着重于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更大。

  就目前的银行业现状,冯华表示,目前大量的货币在银行体系外运转、利率价格信号的扭曲已经使银行体系至少部分地失效,而原来发展小额贷款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当前应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允许民间资本成立小银行,同时对其监管好,防止发生挤兑风潮,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服务,并引导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在冯华看来,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物价软着陆,可以“牺牲”一点经济增速。存款准备金率的本质是防范金融风险,但一再上调冻结了大量资金,已经不是存款准备的含义了,超额准备金造成大量金融资源闲置和浪费,短期内虽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但长期必然要下降,至少应降到15%以下。

  目前,比较好的做法就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对利率和汇率要稳中有升,以利于将资金配置到有效的领域。“过去一直不敢提利率,怕升值,实际上只有提高利率,才能抑制泡沫,防范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冯华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