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个放贷人的江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7 19:16 来源: 《浙商》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温州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很大,但是由于银根紧缩,很多企业主选择了借高利贷。

  文 │ 本刊记者  金少策

  在温州,一些地下钱庄的操盘手开始改变思路。他们在风险集聚的民间借贷市场上准备金盆洗手,至少眼前是如此。

  方培林的新江湖

  一直以来,方培林被视为“温州私人钱庄第一人”。早在1984年,他就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私人钱庄——方兴钱庄,这是一家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钱庄。2000年,他又成立了温州第一家担保公司,2008年追逐小额贷款公司,无果。

  《浙商》记者见到方培林时,他在接一个电话:“投资什么项目?缺多少钱?有没有抵押?没有抵押不做,利息多高也不做。”

  在与媒体交流时,方培林并不愿意承认自己跟“地下钱庄”有任何关系。“我所做的‘银行存单质押履约担保业务’、‘房地产抵押履约担保’,这两个项目都是合法合规的。”

  外界对这两个项目的评价也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说他创新,有胆魄;有人说他是打擦边球。但近一年来,其在温州的业务拓展却不尽如人意。

  “我的胆子变小了,现在这么恶劣的环境,没十足把握赚钱的项目宁愿不做。”过去的一年,方培林的这两项业务由于银根紧缩也遭遇了冷落。

  “以前很有市场的,我跟好几家银行都有合作,后来银行慢慢地不配合了。”2010年年中,方培林逐渐转移阵地——赶赴杭州拓展业务,然而,他遭遇了同样的冷落。

  如今的方培林,其上述两项担保业务基本停顿,转而做一些让他感觉比较“安全”的融资业务。“比如,短期的并购融资,其他项目的过桥资金融资等等。”交流中,方培林向《浙商》记者详解了曾运作过和正在运作中的两个融资项目。这两个项目资金需求量都在亿元以上,方培林替并购方寻找并购资金,并抽取一定的中介费。“是付利息还是入股,双方可以谈。”

  “危机暗藏,不给予疏导,民间借贷风险将在年底井喷式爆发。”方培林如此判断。

  方培林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导向非常关注,他形容此类政策犹如“过山车”。2000年,国家出台了《担保法》,方培林觉得这是民间金融由“黑”转“白”的难得机会,谁知道,2010年来了次担保整顿。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方培林又看到了一次“转正”良机,结果却发现,浙江的细则出来后,门槛很高。“但现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以一定会有机会。”

  “民间金融存在20多年了,这感觉就如同你早已经上了车,一直苦等国家发给一张票。”方培林执着地等待着属于他自己的那张车票。

  潘协忠:收摊观望

  33岁的潘协忠是温州龙湾区人,他就职于温州某建筑规划院,是一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二代“地下钱庄”经营者。十多年前,他的母亲就已经从事民间借贷,曾在亲朋好友间发起多个“呈会”。

  “一开始是亲戚朋友之间,十来个人弄一个会;约定周期,轮流使用资金,资金池也不大,大约几万元。”后来,潘协忠的母亲开始拓展资金来源,吸收一些民间资金。

  最初,资金来源也是周围的亲戚朋友,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都是别人介绍的,但是不会很陌生。放贷的客户也是周围的亲戚朋友。“基本没有出过周边村子,大家知根知底,风险很低。利息差价也很低,赚个1%算是很好了。”

  这一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而改变。2005年开始,潘协忠的家里已经俨然是一个“私人银行”。少年时期的潘协忠也耳濡目染,很早就对借贷的流程一清二楚。

  “我记得还在同学间组织过一个会。”这是潘协忠在民间借贷市场初次试水。2008年,潘协忠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并以此为门面,做起了“地下钱庄”的生意。

  潘协忠表现出了与其母完全不同的风格。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温州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很大,但是由于银根紧缩,很多企业主选择了借高利贷。

  “我们管这叫‘上高速’。”那段时间,潘协忠的生意越做越大,资金来源也越来越广泛。他的“金主”从最初的朋友到后来的有空闲资金的企业主,甚至连银行的信贷经理也找上门来。

  “基本上都是2分左右吸收的资金,3、4分左右放出去。”潘协忠表示,2010年年初是他的担保公司最为辉煌的时候,只要他打一个电话能募集数亿元资金。

  “钱是个好东西,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大家疯一般拼搏,为的也是更多地占有它。”然而,民间借贷的疯狂也被潘协忠看在眼里。“利滚利,就像吸毒一样。有的企业,在等银行贷款的过程中,短暂用高利贷拆借,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里从银行贷不出款来,这个企业就要完蛋了。”

  2010年年底,潘协忠感受到了风险,一些借贷的人延期归还的案例越来越多,银行的朋友也告诉他是时候收手一下了。2011年的春节前,潘协忠开始忙着回笼资金。

  “利息给多给少,给不给都无所谓,只要本金安全就行。”为了加快收款效率,潘协忠专门雇佣了一批讨债人员。对一些不还钱的债主,这些每天戴着墨镜的讨债人员就守在对方家门口和企业门口。

  “那场面跟香港黑帮电影里的情节特别像。那段时期大家都这么干,有些高利贷公司会成立专门的讨债部门,市场上也有专门的讨债公司与高利贷产业相呼应。不过,现在,企业主出逃的手段也多了起来,老板在家里坐镇,工厂照常生产,以稳住高利贷者。又过了几天,老板也突然消失,工厂随即停摆,这笔钱也就算是打水漂了。”

  2011年3月左右,潘协忠放出去的钱基本上都收回了。其后,温州民间借贷形势恶化。“只有100万元收不回,债主跑了。”如今,潘协忠决定暂停一些业务,待形势好转之后再操旧业。

  徐石头:选择离开

  “我的经历其实比较简单,你要听的话就跟你讲讲。”电话中的徐石头声音低沉。这是一位年近50岁的生意人。

  5年前,45岁的徐石头怀揣着做石材生意赚来的150万元从广州回到了温州,开了一间服装辅料批发店。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年下来亏损了30多万元。为了减少损失,他选择了转让店面。

  接手他的店的是个老乡,该人从事担保业务,当时已经是放贷大户,身价好几千万元。在徐石头来看,那是天文数字。在对方的指导下,徐石头注册了一个担保公司,并开始从事放贷行当。

  半年之后,滚雪球式的放贷,不仅让徐石头收回了之前开店亏损的钱,还赚了50多万元。几年下来,徐石头赚了数百万元。

  按照徐石头的说法,放贷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是双方口头约定。采用口头约定的借贷双方多为朋友、彼此熟知的业内推荐客户,而借贷时间最多为一个月,月息通常在10%左右;二是通过中间人,即担保人介绍。采用这种形式的借贷双方多为互不熟悉或对借款人不信任的,而对中间人的熟悉度或信任度则比较高,而放贷利息一般比较高,月息达30%以上。借款周期一般为半年,时间短也是为了降低风险。

  据徐石头介绍,他的客户最多的是小企业主,或者城市内一些急于用钱的百姓,此外赌徒也是重要借款群体。由于资金周转需要,他们一般都是有钱就要,利息合理就敢要。

  然而,2011年春节过后,一向顺风顺水的徐石头开始波折不断。“站着放贷,跪着收钱,赚钱也得付出代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高利贷或者做民间资金借贷生意的最高行规,但在徐石头的收账过程中,这样的规则显然不适合。

  徐石头说,2008年有一笔总共35万元的款子至今都没要回来,借款人跑去国外联系不上了。当年春节,借款人给他打了个电话,说做生意钱都亏光了,等有钱一定还。

  徐石头坦言,做这行要钱也要有一套独特办法。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债主是个“道上人”,下手也挺狠,人家就是不还。为了能要回来点钱,就差下跪了,后来找人说情才勉强要回来10万元。

  之后,徐石头宁愿花钱省麻烦。找了一家清欠公司,一笔账要回来后,给对方20%的佣金。“基本上利息是全给了他们了,有时候还要亏到本金里去。”徐石头说,那段时间的借贷生意利润大不如前。“银行、企业都在做借贷,他们的背后往往拥有更大资金的支撑。”徐石头感慨,竞争激烈了,生意也越来越难做。

  2011年4月,央行加息,民间借贷生意迎来了一波小高峰,许多借贷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加息,都提高了贷款利率,基本上月息上涨了一分。但是徐石头却打定主意退出这个行业,重新回广州做石材生意。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3个月后,原来介绍徐石头入行的老乡失踪了。“听说是上家资金链断了。”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受访者人物为化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