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黄金10年将至 文化产业“航母”待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21:3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单一良报道

  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而“文化兴国”则是会议的主要议题。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

  作为经济“硬实力”提升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薄弱一直为业界所诟病。按国际经验测算,中国每年文化消费可达4万亿元,但实际消费不足1万亿元,巨大的文化消费潜力和产业发展空间有待挖掘,文化产业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力点。显然,这次会议将是中国文化产业兴起的一次新契机。

  据分析,提交此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将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文化企业的巨大生产力,将推动文化产业迎来黄金10年。”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如此评价文化产业的未来。

  中国不凡的文化资源,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也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自身发展的支柱产业,比如,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其中多项指标都位居全国首位;文化创意企业总量和门类居全国之首,已经形成9大类、27个中类、88个小类,文创企业总数在30万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近万家。

  但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远远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文化产品匮乏,进口远远大于出口,现实中充斥着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舶来品和替代品。要想从中筛选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航母,更是凤毛麟角。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要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此前,刘淇在北京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加强文化中心建设必须培育文化航母企业”。

  “文化航母必须是资产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大、行业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和普通的大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吴锡俊表示。

  然而,和北京一样,很多地方的文化产业仍存在明显的“软肋”,比如文艺单位资源分散,中央与市属、市属与区县、国有与民营等大都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同时,有专家指出,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发展艰难也是制约文化产业的一大因素。

  “北京要打造文化航母,必须实现一系列的突破。”吴锡俊认为,首先要打破政策阻隔,强化政策引导,实现社会资本和体制内资本的融通;其次,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全国运营、国际运营。此外,要实现央企和北京市属企业的合作,推动并购重组,努力做大做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