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08:5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回到 原点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黄升民:
这次品牌论坛的主题是“迷局·反思·寻根·突破”,而我们需要回到原点进行反思,才可能取得突破。现在中国社会实际上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们面临着向右转还是向左转,前进还是后退的诸多选择,如果只是在现实里开车这当然很简单,根据信号指示决定路线就可以,但问题在于,这个十字路口都是绿灯,也有人说都是红灯,即可能都是机会,也可能都是陷阱,而且站在路口的不是小汽车,是一个高速运行的,世界第二大体量的经济体,就会形成困惑和迷局。
这个时候是找不到所谓的大师来指点未来的,所以我觉得应该停下来,深呼吸,重新思考和整理,回到一个原点,包括企业经营者们也是一样,这个原点其实就在我们大学营销教科书的开章:我是谁?我要去哪?我要怎么做。
品牌也如此,我们需要追求品牌最原始和最核心的价值和意义在哪儿。过去很长的时间内,企业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只要完成销售,在市值报表上表现良好任务就完成了。但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点,品牌建构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期的关系,甚至一个永久的关系,而不是一次性的、短暂的,这就涉及到了企业家的哲理,世界观和价值观。
“暗无
天日”
产牛奶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本恒:
食品安全现在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升到了很高的高度,如果我们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不寻根,不把食品安全的问题解决掉,食品就可能面临着灭顶之灾。
那么如何保证安全呢?最关键的还是原料和管理体系。我国现在奶牛的饲养方式还比较落后,散奶量很大,不能保证在各个指标上达到很高的层次,光明的经验是,自己的生产体系要保证集中饲养,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奶可以达到国际A级奶的标准,因为一共有6万头牛,113个牧场,每个牧场的养殖规模都可以到五六百头。这样都有机械化的大奶站,都可以冷藏,我们用冷藏车拉到工厂,可以保证产业链里面牛奶在“暗无天日”的情况下进行加工;非我们养殖的,就在收购合同和检验上严格把关。
“青春期”的
真实焦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系主任、教授、博导蒋青云:
大家说国内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充斥着“乱象”,我承认这是事实,但这是企业们必然经历的过程,因为企业还处在发展的青春期,最大的问题就是“焦虑”。那么,这种焦虑从何而来呢?
我们过去认为企业在营销和发展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叫资源营销阶段,你只要把自己拥有的资源转化成价值就可以了;第二个阶段叫能力营销阶段,你做大了但不见得能垄断,但还是要靠企业本身的能力吃饭;第三个阶段就是品牌营销阶段,品牌成为价值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今天的焦虑根源是:明明处在资源营销和能力营销的阶段,再先进些的企业,还处在从能力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型的过渡期,却渴望拥有品牌带来的价值,然而又没有创造品牌价值的能力的,目标策略和能力不配套,步伐就乱,因此就表现出了非常焦虑的状态。
我认为,中国是需要重新反思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的,我们的工业化其实一直浮在表面上,我们需要的是,让我们的品牌落在“品”上面,而不是“牌”上面。现在不论是企业做营销,还是相关的服务机构,大家都把“牌”看得太重,把“品”看得太弱。
“品”与“牌”
上海雙妹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群:
很多企业确实对“牌”的重视超过了对“品”的重视,但我想有一部分企业,比如代工企业,注重了“品”,却缺失了“牌”,说到底,还是品牌建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捷径的时候大家都有压力。我们既要把品牌的基础做扎实,又要能够在比较快的速度下对于企业形成回报。这中间就有很多的矛盾,有的时候是出一些奇招好,还是守正出奇,其实有很多的纠结在里面。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讲,在出奇的时候要明白你的正在哪里,有所为,有所不为。
盲区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建设部总经理贾怡:
企业品牌建设上依旧存在着不少“盲区”。大家过去都过于局限在做传播了,事实上,除了我们传统上讲的,品牌建设中的广告、事件营销等,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服务、产品,包括曾经的消费者、曾经用户之间的口碑传递,客户和企业接触的每一个点,都会对客户对企业的品牌产生认知,很多企业实际上忽视了每个接触点的客户感受。
我们要找到哪些突破口呢?我想首先找到行业最关键的地方,比如保险所经营的是无形的产品,很多顾客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所以我们未必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广告,而是静下心做一些细致的服务,再如大众对于保险业务人员的印象不是那么好,他们实际上代表了你的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应该在这一点上让客户有良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