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美贸易顺差是如何被虚构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22:4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在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链条中,中国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然而,国际贸易统计的结果却呈现出另一幅图景。实际上,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呈献给你的全球产业链图景并不是真实的一面。

  在10月18日中国商务部与世贸组织联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世贸组织总干事帕斯卡·拉米表示,全球贸易越来越呈现出新特点,即“货物贸易”转为“任务贸易”,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分布于各个国家,传统的贸易统计已经无法真实反映这种新的贸易形式。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现在的问题是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是否能通过传统贸易数据和现有的贸易政策解释?这些变化了的贸易形式是否需要我们对贸易统计和贸易政策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改变?”。

  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统计办法,不论原材料来自于哪里,外贸交易总额只是按照产品的最后组装地来计算,这对于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国来讲明显不利。比如,在深圳生产并出口美国的机器狗、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保时捷汽车等等产品的零部件横跨几大洲,但最终统计时都将所有的商业价值归于一个出口国,也就是组装国中国身上。

  “尽管对货物价值增加的贡献非常有限,但由于是在中国完成的最后一道组装程序,很多出口到美欧的商品被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阿里·阿斯切强调说,考虑到全球价值链的现状,中国出口不等于中国制造。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这不仅是统计的问题,还涉及到利润的问题。“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中大部分的出口是由合资企业完成的,而出口到美国、欧美的产品至少有50%属于合资企业。这些合资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出口时被计入我国的贸易总额,但利润却被汇回了美欧。”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2010年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为7403亿美元,加工贸易比重始终保持在50%左右;外资企业的出口也占到当年出口的55%。

  因此,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原产国”原则和贸易总额指标的算法已过时。现行的原产地规则无法准确描述整个生产过程,只能将原产地定为组装并出口最终产品的国家,导致原产地被误读,产品出口方贸易额被高估。

  因此,专家倡导以产业链各环节的增加值为统计要素,改革现行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

  WTO经济研究统计司国际贸易统计处主任安德烈亚斯·穆雷尔也表示,如果采用增加值方法并调整加工贸易因素,2005年美中贸易逆差将会缩减到一半,由2180亿美元减少至1010亿美元,与此类似,2008年2850亿美元的双边逆差也会缩小40%以上。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顺差总额中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我们的贸易额被明显高估。”陈建说,“我们是白赚吆喝,成了冤大头。”

  近年来,采取新的贸易统计方式,重塑全球贸易统计体系的呼声渐高。但陈建对此前景却不乐观,“虽然目前的统计方法对我们明显不利,但重塑全球贸易统计体系并不是短期内一个国家可以改过来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想改变目前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贸易摩擦频发的现状,陈建认为,长远来看,主要还是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贸易发展结构,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有专家建议,中国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同时,还要扩大内需,促进内向型经济发展,摆脱对美国市场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过分依赖。

  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超则认为,解决美对华贸易逆差的关键是美国要扩大对华出口,消除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贸易壁垒。美国正在实施的“出口倍增”计划和中国正在实施的积极扩大进口政策目标相一致,但更需要双方为此做出实质性努力。今后,中方愿与美方共同采取行动,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支持美国企业扩大对华出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