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虚位以待:物联网升级的“拦路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22:4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10月13日,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南京空气变得异常清新。太阳在天空若隐若现,微风习习扶过路人的脸颊。就在这个清新宜人的下午,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戚扬迈出了他2011秋季全国巡展的第一步。

  年近40的戚扬是典型的南方人,个头不高,身材略显消瘦,眨眨地眼睛里散发着精明。 “把电视放在右边,左边有大背投。音响再调试一下。产品演示再做一次……”会场里时不时地传来他那略带川味的普通话。

  尽管有十几个手下和两名场地工作人员在倾力布置会场,戚扬还是一下火车就赶到了会场亲自指导布置。“这是第一场,我们要尽量做到完美,让与会人员亲自感受我们产品的优越性。”他说。

  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以多媒体和物联网技术为主体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和服务商。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多媒体采播产品线和无线智能定位系统产品线,主要的业务方向在医疗、教育、数字法庭及多媒体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汉博的董事长,戚扬与物联网的渊源颇有一番戏剧化风味。1992年,学热处理专业的戚扬走出了陕西机械学院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专业教师,这时他却发现缺乏人生阅历的自己难以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于是在“还是不要再误人子弟了”的自嘲中选择了继续深造,跨界进入了四川大学的宏观经济学专业,并顺利拿下了硕士学位。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进入了通信与信息技术行业。

  磨砺了多年后,戚扬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2006年,北京汉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立,致力于图像视频的解决方案。

  公司完成短期积累之后,戚扬又有了新的想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对教育与医疗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国家对教育行业和医疗行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大,更好地接受优质教育,更有尊严地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戚扬决定依靠多年技术与理念的沉淀与积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医疗技术融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更为优质的服务。

  两年前,戚扬了解到了物联网,并深深被这个新生事物所吸引。“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既然被称为浪潮,物联网的市场潜力自然十分巨大。据BeechamResearch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M2M(物联网)终端规模为9926万,年增长率近70%。AlexanderResources的数据也表明,从全球市场来看,预计到2010年M2M市场规模将达到2234亿美元。

  “十一五”以来,中国也开始关注物联网的建设。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2011年,我国甚至把物联网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并单独出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传感技术。把人的感觉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终端。这与我们的远程图像视频传播是相辅相成的。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两者的结合肯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他说。

  巨大的蛋糕摆在面前,戚扬自然不会放弃。他开始四处搜集和了解有关物联网的信息,并于2009年底着手进行技术突破。2011年5月底,戚扬还特意到台湾参加为期一周的2011两岸物联网高峰及商机交流活动。

  2010年底,汉博第一批物联网产品面世了,多媒体全自动教育采播系统、集中控制型教育采播系统、多媒体手术示教系统、一体化手术室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完成开发并得到市场的广泛应用。如今,汉博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体系。

  “南京是我们本轮巡展的第一站,本次巡展的目的就是向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展示我们的产品。明年的春季巡展将把公司无线产品线也纳入进来,真正实现无线视界,宽广致远的发展愿景”。戚扬说。

  “上网”难“求才”更难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尤其在物联网这个新生产业,人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戚扬有着切身的体会。“电子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特别短,仅为一到两年。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及时跟进。一旦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

  戚扬介绍,汉博已经组建了成型的研发团队,学历大多是硕士。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图像处理与通信专业里的资深人才。不过,这样的一个团队还是不能让戚扬彻底安心。“这两年研发成本上升得非常快,既有薪酬的提升,也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迫切需求。但人才的瓶颈一直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戚扬无奈地说。

  物联网人才困境已经在业内达成了共识。国脉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德峰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影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是首当其冲就是人才的缺乏。现在各省都在制定自己的物联网产业规划,同时还有十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物联网人才参与其中。而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人才储备显然达不到这一要求,这也使得物联网人才成为未来最紧缺的人才之一。

  据测算,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为弥补巨大的人才缺口,从2010年3月开始,教育部号召高校设立物联网专业学科。全国已有近700所高等院校向教育部提交了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申请。目前,67所本科院校已经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或“传感网技术”等专业。

  不过,据《大众日报》报道,高校物联网专业的设置上却面临着一个“三无”的现实:师资、设备、教材。短期之内,依靠高校可能无法弥补人空缺。

  在姜德峰看来,一个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应该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出现。在这种模式中,企业应该作为主体,而高校和科研院校则是有力支撑,同时还需要专业的培训机构作为补充力量参与其中。

  戚扬表示,企业应该为研发人员建立导师制度,一帮一地帮助新员工成长。与此同时,企业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现在的年轻人对企业的归属感越来越弱,要想留住他们就要想很多办法。例如,要给研发人才提供一个快乐的氛围,多组织团队活动和文体活动;企业也要多关注研发人才的个人和家庭的问题,积极帮助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目前这三股推动力量都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高校的投入热情自不待言,不少行业企业也在积极地谋求与院校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尝试,专业的培训机构更是迅速响应,希望能够弥补高校人才培养的“真空地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