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遵循市场原则不搞行政干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5:36 来源: 金融时报

  李倩

  记者李倩近期,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因民间借贷引发企业债务风险,由此带来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连锁反应。为此,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金融和财税政策(即“国九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围绕民间借贷、企业债务危机的话题并未结束,日前内蒙古鄂尔多斯又传来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业内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债务危机企业到底应该怎么救?财政金融又该如何支持?这些企业是不是都该救?是遵循市场原则救,还是采取行政干预手段救?这些都值得思考和斟酌。

  施救小微企业也要区别对待

  就银行帮助企业解决债务危机而言,一般来讲就是增加信贷供给、降低贷款利率。但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专家指出,其实今年外汇储备增长带来的流动性很多,之所以不少企业抱怨资金链紧,一是实际利率仍然较低,放大了资金需求,在信贷额度限制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拿不到贷款就会喊紧。二是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后,信贷相对紧缩,银行一般都会减少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自然更困难。但是,企业的情况并非都如此简单。事实上,目前发生债务风险的企业还包括不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等政策要求的,其中包括一些污染大、能耗高的企业。同时,老板“跑路”的多个债台高筑企业中,更是有偏离主业盲目扩张的、参与投机炒作失利的,以及为高利贷所困的。

  如果银行不区别对待,都积极给予融资支持,不仅违背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政方针,而且也将给银行埋下巨大的信贷风险隐患。如果再倒逼放松货币政策,那么这些企业是得救了,经济增长也会更快,但我国的通胀形势会更严峻,长期的负面影响会更大,刚刚取得的宏观调控成果也将会前功尽弃。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认为,我国出现民间借贷问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政府救助民间借贷要坚持有限救助原则,根本解决之道还在于标本兼治。引导企业专注本业生产、规范融资的市场主体,这也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遵循市场原则解决融资问题确实,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做实体经济,因为做实业回报低、见效慢,炒房或炒股,很快就有很高的回报,而这方面的风险着实令人担心。另一个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如果有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转手进入民间借贷,银行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而更令人担心的是,现在“国九条”要求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而这些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一旦再被企业转入高利贷,或者企业用其填补高利贷的“窟窿”,其风险也不言而喻。

  专家指出,银行也是企业,只不过是经营资金的企业,其经营原则就包括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而由于银行作为经营资金的企业的特殊性,其经营行为更是影响到国家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

  因此,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所言,一是“主要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二是“要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减少行政干预,防范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

  “好在目前的资金紧张是局部、结构性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记者表示:“我到一些银行和江浙一带企业调查,发现银行表面上说资金紧,但手上还有头寸,不放是因为风险大。经过2008年的危机以后,应该说现在的银行更加稳健,知道怎样应对危机,手头有储备,也具备通过提高资产流动性来应对危机的能力。”

  完善金融服务推进利率市场化

  对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周景彤表示,支持中小企业还要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投向实体领域,建立健全针对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制度安排。首先要引导、帮助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的小微企业,借助小微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其次,要充分借助各类产权交易市场,使一些小微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企业股权等交易,及时筹集发展资金;同时,引导一些资信良好、实力较强的小微企业进入债券市场,支持它们发行多种形式的融资券。通过直接融资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形成实业发展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民间资本发展壮大的双赢局面。

  丁志杰认为,缓解社会资金紧张应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做一些工作。现在民间利率被推高,是因为很多资金进入了投机领域。一些民营企业资金紧张的关键是融资渠道不畅,要通过利率市场化把渠道疏通。

  鉴于利率市场化能有效调动资金组织者和供给者的积极性,形成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利率机制,使资金的经济功能充分发挥。周景彤也认为,应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差距,推动民间利率形成机制走向合理化。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