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调控或结构性放松 “定向宽松”浮出水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9:44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未来两个月CPI翘尾因素将继续回落,意味着基数效应将拉低CPI同比涨幅。

  “形势很紧张,今年的任务不说是增长,保平就不错了。”中国一家著名内燃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样说。基地的车间已经停产一个月了,这算是几十年来史无前例。

  产量减少,效益下滑,伴随着下半年以来企业增速的放缓,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继续回落的第三季度GDP增长率:9.1%。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经济学家表示,在经济回落和通胀双回落下,这一轮长达12个月紧缩政策已经结束,第四季度货币政策会结构性调整,走向定向宽松。

  内忧外患 进入敏感时期

  尽管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然而分季度来看,增速不断回落。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

  “经济增速下滑非常明显,可以说是失速。按照当前经济下滑的趋势,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势会跌到8.7%左右,2012年将进入8%~9%区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较大。”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记者说。尽管消费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宏观增长数据还不错,但是微观企业主体已经是苦不堪言。

  在紧缩政策和外需回落双重夹击下,最先感到经济寒意的是房地产业。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销量一直回落,9月商品房销售额回落幅度明显,同时价格环比呈现出负增长。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房地产的“金九”变“铁九”已成事实。随着首套房贷款利率上调,房价向下的拐点或已经到来。在房地产销量下滑的影响下,与房地产相关的建材、家具、玻璃行业需求大幅回落,同时在成本上升的冲击下,许多中小企业和流通领域企业效益出现大幅下滑。

  “去年我们集团的销售收入和效益都是翻倍的增长,但是今年6月份以后,订单下滑得非常厉害,全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前述企业的管理人士说。

  内需不稳,外患依旧。记者了解到,受国际需求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面对内忧外患,全球投资者纷纷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一位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撰文表示,中国经济数据下滑的速度比预想的要快,硬着陆已经开始。

  不过,如果政策得当,中国经济更可能软着陆,而非硬着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经济会继续平稳回落,但不会出现硬着陆。从目前情形来看,2012年如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则将会接近9%,如果财政政策也转向稳健,增速则会稍高于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2011年应该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危机应对型向长久型调整的关键年份,从政府财政的支出和货币政策的扩张推动转向更加依赖市场的力量,在这相互转换过程当中,经济增长出现回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需求回落 CPI将明显下降

  在调控持续和需求回落影响下,通胀在9月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CPI增幅为6.1%,这是CPI 7月份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后,连续两个月增幅下降。

  汇丰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分析,“这一轮通胀周期已经于7月份见顶,虽然9月份通胀数字维持在6%以上,但见顶回落已成定局。”

  总需求增速放缓已经导致非食品CPI和PPI环比增速显著放缓。过去4个月非食品CPI季调后月环比折年增速平均不到1%,远低于2010年年底5%左右的水平。

  高盛的宏观分析师宋宇分析,从食品价格来看,最近数月生猪存栏持续上升,猪肉价格已经趋稳。尽管年初干旱,但秋粮丰收的预期也给粮食价格带来了下行压力。

  “衡量经济总体通胀水平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CPI和PPI环比增幅的加权平均值。采用这种方法计算通胀率约为1%,低于过去十年2.5%的历史均值。”宋宇表示。

  “今年全年CPI涨幅为5.5%,2012年年底将降至4%。”范剑平认为,在政策层面上,既要控制物价不能放松,促使物价尽快降下来,为明年的物价稳定打好基础,同时要避免收缩过紧,以保证四季度经济运行不出现大的起伏。212>>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未来两个月CPI翘尾因素将继续回落,意味着基数效应将拉低CPI同比涨幅。

  市场普遍预期,未来随着推动CPI上行的主要力量——食品价格逐渐失去上涨动能,同时,欧美经济低迷导致全球需求力下降,也会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这不仅有助舒缓输入型通胀压力,也可拉低PPI,并进而传导至消费领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测,未来两个月CPI翘尾因素将继续回落,意味着基数效应将拉低CPI同比涨幅。预计CPI同比10月将进一步回落至5.5%左右,11月则有望回落到5%以下。

  但控制通胀还会继续成为政策关注重点,交银国际认为,通胀绝对水平依然较高,因此政府的政策将延续此前的基调,像2008年那样的政策大转变不大可能发生。

  基调不变 政策结构性调整

  央行10月14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信贷数据显示,9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700亿元,较8月份少增785亿元,为21个月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增速也下降至15.9%,为近三年来首次降至16%以下。

  9月份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集中爆发,随着用工成本、生产成本上涨,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但银行惜贷下中小企业纷纷求助民间借贷,以温州为主全国多地区发生的民间借贷引发了中小企业债务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等连锁反应。为遏制“跑路”蔓延,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长达一年多来的紧缩政策将出现调整。屈宏斌表示,这一轮长达12个月运营性的信贷紧缩政策或者货币紧缩政策已经结束,进入四季度货币政策会有所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向会有新一轮局部政策松动,未来不会加息,也不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但局部松动不是全面松动或者全面放松,也不是过去12个月收紧政策的反向操作或者反转,保证总量政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对一些局部特殊领域进行适度放松,这些政策放松不包括房地产调控。”屈宏斌认为政策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中小企业给予更多信贷支持,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做出了明确的确认。二是保障房建设资金,融资方面将有一些政策支持。2<<1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