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23:52 来源: 《东地产》

  东地产专栏撰稿 黄春申

  曾有一段时间在南京东路上班。办公室楼下就是南京路步行街的东头。那里有一家小小的瓷器店,好几个大尺码的花瓶摆在门前,瓶口上贴着白色的字条,用黑体写着大字“拆迁前最后三天,统统一折甩卖”。

  每天都有无数旅行车在步行街口放下众多旅客,金发碧眼的、西装革履的、僧袍道衣的,不在话下。他们到传说中的南京路来,看到的第一个招牌就是“拆迁前最后三天”。估计也对这个传说中的中国第一商业街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小店的生意一直很好,红火至今已很多年,说来店对面也着实有地在拆迁,只是多年未动,直到有一天,我在新闻中看到它,这块地的名字叫“163”,已经被卖做上海的“地王”。

  记得多年前曾有一个开发商在接受电视采访,有人问他“您觉得中国的房价什么时候会跌呢?”他笑着回答:“这估计要等到2012年了”这不还有两个月就2012了,关于房价的事情却不幸被他言中了。当然,我们不叫跌,我们中国人一般习惯叫“打折”,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就在这里,你说跌就显得很主动,但说“打折”就显得很被动,有一种贱卖好东西的无奈在里头。亦如南京东路那家永远“拆迁前最后三天”的小店般,你看到这行字,就相信真古董可以搬到大街上砍价了。

  一夜之间,房地产陷入了“打折”的流行词汇,你看到商铺打折了,住宅打折了,连曾经的地王也开始打折了,好的赖的房子也不管,统统用这一个词,不小心看个房展会,忽然感觉跑进了淮海路的百盛,敢情房子也讲“换季”来着。然后很多人开始讨论,这房子会跌多少呢?这房子会跌多久呢?这房子会不会被摆上促销购物车里,当白菜挑选呢?有些人带着消遣,有些人带着担忧,有些人则多少有些幸灾乐祸。当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将中国的经济,比作一个快要吹爆的气球时,没人会觉得来个土崩瓦解是个好结局。除了那几套莫名其妙按照建筑面积计算,却租金低的不够本的房子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支撑中国中产阶级多年在官家差人和洋鬼子之间忍辱负重,保留的那点可怜血汗不变成“负资产”呢?

  官家自然当然有别的办法,反正类似163这样土地卖得差不多了,这不前所未有地批准地方政府发债了么?私家就没那么幸运,只能打折离场,大众小民把现金放在股市里头等啊等,结果比买房还亏,这叫缩水!只要你在经济这滩水里,是没有一个能逃过的。

  风云起伏,大势动荡。最后只有南京东路口哪家卖瓷器的小店,屹力不倒。也许正因为他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三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