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企业转型路在何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3:48 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 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企业倒闭……近期,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面对越来越艰难的发展环境,广大中小企业认识到转型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但转型之路该如何走?有关方面该如何为企业转型提供支持?请看本报记者赴广东调研,求解中小企业转型难题的报道。

  圣诞节离人们还远,不过,圣诞订单却已经提前飘落在2011中国广交会。本届广交会上,我国获得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圣诞订单,但广大中小企业主们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基本上不挣钱,只赚吆喝。

  广东盈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礼品的民营出口企业。总经理周宗佑说:“这两年外贸不好做,出口额依然保持增长,但成本不断攀升,利润已经很薄。”而手握真金白银的欧美采购商也明显变得谨慎。“与去年相比,中国产品的报价普遍提高了3%至5%,个别甚至达20%至30%。”一位美国采购商说。

  一边是企业喊难,一边是外商喊贵。中国外向型低端制造业正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

  成本压力大增

  珠三角是世界大工厂,世界许多品牌的加工环节都放在广东的珠三角地区。记者在当地采访,企业反映成本上涨是当前经营中的最大困难。大部分行业的原材料成本跟去年比起来上涨20%至50%,而人工成本的增加也是挤压利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升,中小企业利润空间遭到压缩,受影响最大的是皮革行业。“订单接来之后,原材料不断上涨,做完非但没有利润甚至还可能亏钱。”广州美迪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卢炳阳告诉记者:“今年面料、皮料价格轮番上涨,一个普通的包成本要多出4元到5元,但对外报价时却不敢提价太多。”“欧美经济形势不佳,定额减了又减,价格也压了又压,成本上涨的压力只好自己消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订单是“救命稻草”,而现在订单却成了“烫手山芋”,甚至出现了有订单不敢接或“三思而后接”的情况。

  企业利润微薄,工人待遇也无从提高,沿海地区低端制造业对于产业工人的吸引力正在消退。“现在最难的问题就是工人流失严重,去年招的人流失了三分之一。”惠州市大正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发展部副经理张鸿星说:“拥有服装生产技术的车间工人是纺织企业的宝贝,他们能确保流水线生产作业顺畅无阻;因为一旦不熟悉的人来操作,一个环节出问题整条生产线都会瘫痪。现在很难招到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去一次招聘会大多数时候一个人都招不到。”

  对于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3%至4%都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珠三角地区有许多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其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较低,仅占销售收入的3%至5%。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比例升值,企业将很难盈利甚至亏损。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品牌,广东的企业倒闭关停有扩大现象。

  转型道路曲折

  在国内外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珠三角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面临转型困难。“我们也知道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拥有自主品牌才能提高企业的议价能力,但不管是搞科研还是创建品牌,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对于我们这种初创的企业来说可耗不起。”银泰塑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仟说。

  业内专家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转型没有试错的机会,贸然调转企业经营模式和方向,可能失败得更快。

  深圳市善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敬党坦言企业迫切需要技术改造,“但在当前内外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企业不敢大投入转型。”关敬党在精密设备制造业摸爬滚打十几年,他认为:“在精密设备制造领域,日本和德国企业占据高端市场,中国企业只要决心自主研发也可以做出高品质的产品,但当前融资困难,企业发展受到限制。”

  大部分低端制造企业还在支撑着,等待市场回暖。“现在先把合同接下来,利润只要有一点就可以。”在广交会上,一家来自温州的企业拿到了一笔音乐盒的订单,该企业负责人说:“今年订单损失了50%,但工厂还要生存下来,要保持开工和工人工资发放。”

  而在关键的技术储备上,业内专家建议中小企业转型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比较短,科研能力积累尚需时间;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还没有和企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现实中,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缺乏接触和对接平台。关敬党曾去过很多高校寻求流体力学等科研成果,然而一无所获。“大部分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只埋头做研究,往往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造成应用开发不实用的现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