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阴:应急分洪工程建设疑点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21:2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是公益建设还是商业开发
本报记者 王少杰报道
一项被当地政府部门视为关乎民生、民心的重点水利工程,开建初便遭到当地村民们的反对。原因是,该工程占用了周边近10个村庄的数千亩集体土地,均是未经村民同意采取以租代征(土地流转)方式强行占用。不仅如此,部分村民称该工程表面上是打着治洪(泄洪区)名义,实际上却存有开发人工湖的商业之嫌。
数亿元工程仅有发改委批复
日前,记者赶赴这一现象发生地——陕西省华阴市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所在的高家村等村进行了实地采访。所谓的“工程”施工地点其实就是位于高家村北一片刚刚被大型机械整理过的空地,地上仍依晰可见残存的玉米秸秆。高家村一村民告诉记者,该地块是当地政府从村民手里租用过来的,为了“工程”尽早开工和如期举行奠基仪式,将地上原本种着即将成熟的玉米等农作物强行毁掉并推平。
据该村民介绍,华阴市以修筑秦岭(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区为名,于近日在辖区内大量印发并张贴了《关于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土地流转及环境保障工作的通告》,提出要将“工程”所涉及到的部队农场、国营农场和高家、小留、莲村等10余个行政村(2万多农民)共计2.3万亩耕地建造分洪区。同时,向广大村民印发了《土地流转租赁合同》,要求长期租用村民的责任田。之后,便上演了强行毁田的一幕。
不同的说法是,担任华阴市水利局总工的肖军向记者表示,“工程”是经省里表态、市发改委立项的一项民生、民心工程。占地大约2.1万亩,其中部队用地11600亩,村集体土地8000余亩,以土地流转租赁形式征用,一亩地一年付给失地村民租金为400公斤小麦(折合人民币960元),一次性付5年,项目目前占地仅只有300亩地,并且均与村民签了土地流转租赁合同的。随即,肖军向记者出示了针对“工程”的“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和渭南市发改委的“立项批复”。从中发现,今年6月3日,陕西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纪要显示,会议确定了华阴和华县夹槽低洼地带建1470万平方米、蓄水2486万立方米的南山支流蓄滞洪区,从根本上解决罗敷河等四重点支流泄洪问题,保证渭河安澜;省财政向渭南市分别补1亿元和借1亿元作为启动金。
随后,渭南市发改委也以〔2011〕第376号文下发了“关于华阴南山支流应急分洪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其批复载明了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占地规模(2.05万亩)、工程估算(总投资49815.74万元)及建设方案等。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数亿元规模的工程立项要经省级发改委批准,方可办理其他审批手续。但华阴市的这一“工程”仅凭渭南市发改委的批复,显然是不够的。对此,华阴市发改局刘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工程”是经陕西省发改委授权并委托渭南市发改委审批的,可能主要考虑到(渭南)对该“工程”的熟知程度。为此,陕西省发改委专门就“关于渭南市渭河整治重点防洪项目建设问题”委托渭南市发改委负责审查,下发了陕发改农经函〔2011〕608号文件。
不过,陕西省发改委的这份“文件”内容中也明确规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项目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行政许可事项。事实上,华阴市为急于“工程”开工,并未按照程序依次办理土地与环保等审批手续,而是真正做到了如“文件”中所说“简化程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步伐”的号召,直接以流转租赁形式拿地毁田。
公益工程引入商业模式
而面对毁田这一现象,华阴市水利局郑书记则向记者解释为,是该市一家奶牛养殖企业为补充饲料喂养所需而与村民协商后收割。但当记者问及是哪一家当地奶牛养殖企业时,郑书记则始终以其他理由未向记者透露。
因毁田绝产既成现实,已无力挽回。但让高家村民们更加困惑的是今后或就此失去以往赖以生存的上万亩土地(大多数为基本农田),土地也将彻底改变其原有的面貌和用途,农民种粮时代将不覆存在。
但在肖军看来,他认为等“工程”建成后,如果蓄滞洪区没有泄洪可继续作为种植区来用,届时,将统一由政府部门组织耕种和经营。
然而,持有不同意见的一些失地村民们认为,建成后的蓄滞洪区内不可能没有水,更不可能再有重新种植农作物的机会,原因是华阴市最终目的是要将此规划建造成一个投资数百亿的人工湖,来开发带动周边生态、旅游与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目前,已确定由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中海投资渭南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和施工。
针对这一说法,记者在华阴市商务局许局长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许局长告诉记者,该“工程”建成后“湖”名为“太华湖”,开发设想早在今年4月份的“西峡会”上就已提出并与中海投资集团达成了共识,草签了框架协议。据许局长介绍,中海投资集团拟在“工程”落地后欲投资300余亿元将蓄滞洪区开发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及种植养殖的“太华湖”,其项目建设内容不乏会有一些“合村并居”(地产)建筑,同时以湖为平台,周边农民以土地入股,既可促进农民变成产业工人,生活有保障,又可实现城乡统筹生态旅游示范区。
同时,许局长也向记者坦言,如此大的“工程”(渭河)治理单靠国家资金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引入投资商共同开发建设,如若“工程”是单纯投资数亿元用于防洪的公益性工程,的确是有些“劳民伤财”的味道,但如果进行商业化(植入投资商),由蓄滞洪区变成一个人工湖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截然不同的。
而渭南市发改委的那份关于“工程”立项批复载明:“本工程任务首先是对南山支流采取分洪方式进行蓄滞利用,避免或减轻洪水灾害。其次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和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华阴市国土局土地利用股李股长向记者证实,目前“工程”用地(农转用)审批手续正在组卷上报,用地规划也正在报请市政府批准阶段。但对于该“工程”具体占用到多少亩基本农田时,该局统征股张股长则表示并不清楚,但他告诉记者,实际占用的耕地为3300亩。
对此,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