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锲而不舍李学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1:16 来源: 经济视点报

  代言河南的25位未来企业领袖(16)—李学武

  上榜理由 <<<

  他烧制的牡丹瓷足以媲美真牡丹,颠覆了世人对千年古瓷呆板、单调的传统印象,仅上市一年便远销海外,被河南省政府作为重点对外推介对象。如今李学武麾下的洛阳牡丹瓷有限公司,已在洛阳开设了8家牡丹瓷销售连锁店,近期,北京、天津、上海、郑州等大城市的直营店将陆续开业。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高 汇 /文

   他用瓷器的展现手法让洛阳牡丹焕发出别种韵味。

  他曾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兵,经常在军事基本素质项目中获得多项第一;复员后做过搬运工、保安、业务员等工种;而后经营特种行业,生产雷管炸药跟着国家重点工程跑。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他的轨迹。

  2010年4月,历尽两年艰辛,李学武遍访全国名窑,江西景德镇、湖南李陵、河南汝州等著名陶瓷产地。最后,以集五大官窑的烧制、粉彩涂抹、景德镇的彩釉、德化的白瓷等技术为一体,他研烧出永不凋谢的瓷牡丹,花瓣最薄的只有0.1毫米。

  他以国瓷做成的瓷牡丹,颠覆了世人对千年国瓷那种呆板、单调的瓶瓶罐罐的传统印象。在2010年8月郑州投洽会上获得各界人士好评,并被各大媒体关注报道,至今成为河南对外公务礼品的不二选择。

  言语中自然夹带着 “咱”“感觉”的李学武,谈到兴奋处便会发出极具感染力的“哈哈”大笑,恭谦有礼而不失幽默。对于别人给予的创新意识强、注重学习、敢想实干的评价,他没有丝毫谦虚之意,照单全收。

  他说,是几年的军涯生活让他从内向、扭捏变得争强好胜,“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做不成的事,他都要去试试,因为他相信:“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这么特立独行的人,如果不是近距离接触和深入交谈,很难把他与“妻管严”联系在一起。他说,“妻管严”实际上是一种家庭的升华,是好男人的典范;家庭和睦的表现就是“妻管严”。

  异想天开的“门外汉”

  是什么特质促使他在不懂烧瓷工艺,没有专业技术团队的情况下,却研烧出集中国五大官窑优势于一身的延伸产品——牡丹瓷?

  带着疑惑,记者于近日在洛阳牡丹瓷厂区见到了李学武,他正忙于接待将要前来参观考察的洛阳市综合考察组的评估;宽敞的展厅内,各种充满富贵吉祥寓意的牡丹瓷,给人以震撼。

  李学武指着墙上以木雕与牡丹瓷相结合的一幅壁挂,及刚刚勾画出立体图案的花瓶介绍:“这些创意及手法在国内是从来没有的,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与诸多成功企业家的长年专注、聚焦创业史不同,李学武的创业只是基于一次偶然的聊天与突发奇想。

  2008年的洛阳牡丹花会间,李学武与几个朋友吃饭聊天中,一直在为牡丹花期短暂、凋谢比较快而惋惜。“如果洛阳整个城市到处都有永不凋谢的牡丹,那真不愧为牡丹之乡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身未动心却已先行。一次偶然的突发奇想,使李学武从2008年4月开始了拜访全国各地名瓷、名师之路。

  放弃每年几百万收入的生意去研烧陶瓷,这一怪异想法为李学武招致“异想天开”“神经病”的非议。然而,各种质疑及嘲讽并未打消他研究、学习烧瓷的信念。

  创业初期的艰辛和挫折自不待言。近百次的学习考察之路,李学武为了节约时间经常开夜车赶路,花色调制配比、牡丹瓷泥用料调配等过程中遇到重重挫折,在一次次考验着这个门外汉的创业忍耐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至今让李学武记忆犹新。

   有次要去德化、景德、李陵等瓷器名镇转一圈,请大师对其产品工艺进行指导,因不想费时转机,李学武便开车载着怀孕5个月的妻子11天跑了9000多公里。“回到家眼睛涩得无法闭眼,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都在不停地转。”

  与当初那种纠结的心情相比,今天的李学武更愿意把这些故事当成一种笑资去谈。

  他说,实际上是几年的军旅生活磨炼了他,要么不做,要不就做到极致。“那些陶瓷工艺大师都说把瓷烧制成牡丹不可能,简直异想天开,但我从未想过放弃,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做成。”

  “我们去看瓷的时候,不管再远、再热都跑去学习,天再冷也要去。”他笑着指指静坐一旁的妻子贾晓莉说。李学武这个门外汉用脚踏实地去实践自己的异想天开,用事实向那些质疑及嘲讽证明了以闭塞和传统思想构成的“不可能、异想天开”,其实只是一个伪名题。

  只不过,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把别人认为异想天开的事变为现实,成功研制出可与真牡丹媲美的瓷牡丹这一传奇背后,李学武与妻子付出了很多……

  将心比心积累人脉人才

   2010年8月,由李学武研制的纯手工工艺品,以高白度、可塑性强的洛阳高岭土为原材料,通过捏、揉、搓等工艺手法;以各种牡丹品种为蓝本,花叶薄如纸片、枝叶纹理清晰、花色过渡自然的瓷牡丹,在第六届投洽上艳压群葩,以“创新、逼真”得到河南省省委书记卢展工的青睐及肯定。

  与此同时,被河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后,得到洛阳市政府重视,作为洛阳市文化名片对外重点推介,产品远销海外,并被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大批量购买收藏,及中国投资集团和河南省、市政府作为高档礼品赠于外宾。

  “人脉聚起来后,这个事才一步步做起来的。”两年多的东奔西走不断学习,使李学武的眼界和思想得以迅速提升的同时,他以“将心比心”为处事准则,交友遍天下,人际关系网也越织越大,为牡丹瓷的迅速闻世打下基础。

  通过“将心比心”,李学武往往能在舍与得、收与放之间找到一种自我平衡的尺度。

   在仿冒品不断出现的今天,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李学武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更有成就感。

  例如,相较于劳民伤财既费时的法律自我保护,他说,今天更愿做的是不断创新,把产品做得越来越好,领着这个行业一直往前跑。“虽然我们早已取得了专利权,但现在仿我们产品的要么是朋友圈的,要么是认识的熟人,你能怎么办?你吃稠的人家喝稀的,你赚钱了也得让人家赚些呀。”

  不仅是处理竞争对手的关系上,他还把“将心比心”这一准则转化为开疆拓土、发展企业的武器和力量,及融入到企业管理,渗入每一位员工心中。

  有着35年工作经验、能在瓷上画出如发丝般线条的瓷绘手工师,及景德镇唯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能用手拉出纸片厚的薄彩瓷的拉坯师傅等业内拔尖人才,都被李学武纳入麾下。

   “别人重金请都请不动,这是为什么,我们都是朋友不谈钱,以心交心才能长久。”李学武说。

  “谁也超越不了的,不是吹牛的,咱天生就是干这的料。我们的团队非常亲密,咱们只管做大做强,鸡蛋碰石头死难碰。”李学武打造团队的秘籍,实际上是来源于彼此的相互依赖与信任。

   “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就这么简单。”李学武说。

  心存忧患 不断创新

   正是这种不计成本与代价的付出、敢想实干的作风、对创业目标的坚守,使李学武的牡丹瓷在短短两年里就已问世。

  如今李学武麾下的洛阳牡丹瓷有限公司,已研制出了花盘、花篮、花瓶、盆景、人物等九大系,860多种产品。

   目前,已在洛阳开设了8家牡丹瓷销售连锁店,近期,北京、天津、上海、郑州等大城市的直营店已陆续开业。

  随着事业在不断滚动式的发展壮大,李学武体内的“不安分”基因也在逐渐升级。他已为牡丹瓷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恢宏、壮阔的蓝图……

  一直坚守“开拓创新”的李学武,要在陶瓷领域创造更多的独一无二、中国第一。目前,不仅与清华美术学院牵手合作,李学武还高薪聘请了景德镇釉彩顶级专家、湖南李陵粉彩专家等,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研发团队,为创造下一奇迹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他在不断完善拉动牡丹瓷整个产业链。做牡丹元素的高端日用品与旅游产品,如:下一步挖掘颇为复杂的集茶道、香道、插花为一体的整套牡丹瓷用具等;成立装饰工程公司,专门对准酒店、宾馆还有家庭装饰等等。

  展望未来,李学武把上市作为牡丹瓷的终极目标。他说,公司已成立了牡丹研究院、生产公司、销售公司等6家分公司,慢慢符合上市的感觉了。

  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在洛阳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近3亿元,专门用于研发和生产牡丹瓷的洛阳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于明年开建。“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牡丹瓷,占领更大的市场,能更好地宣传牡丹、宣传洛阳与河南。”

  李学武又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出来了:他想把牡丹瓷打造成河南的一个文化符号,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要做出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专访李学武

  “赚钱是次要的,把事业做好才是最主要的”

   经济视点报:你是特种兵出身?

  李学武:我是从防爆团出来的,1989年入伍,1992年12月份复员回家的。

  经济视点报:在当兵过程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学武:没当兵以前,我个性很内向、扭捏,当兵四年磨炼出来了,喜欢争强好胜,要么就要当第一,要么就不干。

  复员以后,当过一年搬运工、一年保卫,后来又做了几年业务员。

  我第一个承包厂里面的生意,生产雷管炸药,经常往返于福建、浙江等地跟着国家重点工程跑,同时又和几个战友合开一家贸易公司,生意还挺不错,一做就是好多年。

  经济视点报:从特种兵、商人到牡丹瓷创始人,这个过程的转变对你而言有啥不一样?

  李学武:我与爱人在做牡丹瓷的前期,步伐跟不上想法,缺技术、缺人员,都要去找、去挖,当时去清华美院找人家帮忙,有种“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感觉。

  我是这样想的,钱必须要赚,但赚钱是次要的,把事业做好才是最主要的。

  经济视点报:牡丹瓷这一概念设想来源于哪里?

  李学武:2008年4月份牡丹花会的时候,当时和几个朋友一块吃饭聊天,就在说洛阳虽为牡丹之乡,但一年的花期也就只有20天左右,一凋谢就很难看。于是我就在想,有没有一种永不凋零的牡丹花。

  经济视点报:从一个商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牡丹瓷创始人、文化人,这个过程可以说是艰辛的,是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下来,一直走到现在的?

  李学武:那就要回到当兵的时候了,我的个性就是在部队的时候养成的,要么做到最好,要么不做。我已经开始做了,就一定要给他做好。再一个就是坚持、毅力、执着。我不相信做不成,更不相信做不好。

  再一个就是,这个事(牡丹瓷)越做越有意思。首先,你要了解瓷是怎么来的,中国是瓷之国嘛,想做牡丹瓷,必须要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就是河洛文化的历史;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宋朝,所有的历史典故及传说,你都要了解和挖掘。

  经济视点报:牡丹瓷的材料、用色及花瓣设计,都是你亲自研究的吗?

  李学武:前期不能说是咱自己做的,咱是发起人,把这些专业人才召集到一块研究、商量共同去做的。就是人脉聚起来,这事才一步一步做起来的。

  经济视点报:其实到最后还是得你这边去确定的。

  李学武:是的,最后这个材质配比、调色、花瓣模型呀,还是我们去按照牡丹花的感觉去调配。

  经济视点报:要做成这些事,你肯定学习了很多东西。

  李学武:我们去景德镇看瓷,去李陵看瓷,去德化看瓷,接触的全是专业人才,慢慢摸索出来的,我自己现在都能做。最艰辛的时候,我妻子怀孕五个月还陪着我一块出去,11天跑了9000公里,你可能不相信,一个人开车呀!那两年,全国各地基本上与牡丹瓷有关的文化,我都去看、去学习。

  “宣传很有必要,牡丹瓷由平面走向立体”

   经济视点报:这么多年来,你觉得最困难的时候是哪个阶段?

  李学武:我觉得最困难的时候是在去年,第一批产品基本上是销售一空,5月份到8月份,这几个月一直断销,产量有限这是其一,其二是新工艺不被认可。

   那时候确实很着急,当时公司大概有40多个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工人们跟着你发不出来工资,确实很难受呀,而我的钱基本上都填到这里面了。原料、水电费,还要生产、税收都得要钱啊,一个月不动好几万出去了。当时我不断找朋友借钱,我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了。

  经济视点报:在这个过程中,你是怎么调节自己渡过这个艰难时期的?

  李学武:最后我看这种状态持继下去不行,就在想,这个产品走的是中高端,一个平民老百姓肯定不会拿一个月工资去买一个盘子,就是市场定位要准。

  还有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局面比较被动,宣传很有必要,一定要让人知道,牡丹瓷是由平面走向立体的。

  经济视点报:真正为牡丹瓷带来转折点的是什么时候?

  李学武:去年8月份的第六届投资洽谈会,我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做了大概有五十款产品,圆盘、花篮、屏风等;8月25日是我们的转折点,那是真正被认可、了解的转折点。

  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卢展工书记,从隔了好几个展厅的大门直接走过来就问这是什么东西,那时候人很多呀,我被挤到外面。张怀西用手一敲,眼睛一亮,“这是瓷做的,真没想到瓷能做成这样的。”他们都不相信瓷器可以做成这样活灵活现的牡丹花,当时卢书记就评价说:“你这个东西很有创新性,非常不错。”

  10月份,洛阳的各大媒体也开始报道,这才小有名气,随后销售也就跟着上去了,直到现在供不应求。

  经济视点报:从默默无闻到被领导认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李学武:不是给你吹大牛的,当时我就预感到我这东西肯定不错。但同时我也在给自己说,必须要做得更好。

   服务、质量、信誉是第一的,盲目追求利润只是眼前,有问题的产品卖出去了,那你以后咋办?所以我就设立了三重质量检验,以保证绝对的质量。出窑是一次,包装是一次,出厂是一次,不行了马上拿出来,市场绝对不能搞砸。

  “咱们只管做大做强,鸡蛋碰石头死难碰”

   经济视点报:走到今天可以说你是成功的,现在有压力吗?怎么调节的?

  李学武:没有什么调节,就是要做得更好。有时候累不累,实际上很累,想放松放松,但是松不下来。有时早上起来会活动活动,但是脑子一个转回来有什么好想法,立马就会去做。市场竞争太厉害了,现在就有人在仿我们的东西(牡丹瓷)呀,虽然很难看。

  今年5月份,又有人仿我们了,价格差距也很大,当然质量差距也很大,相差很远。

  经济视点报:没有申请专利吗?

  李学武:我们都有专利,但这些没有任何意义,国外也是这样。他仿你的东西,你能拿他怎么样,有你的朋友还有认识你的,没法办,只有领着这个行业往前跑了;你吃稠的人家喝稀的,你赚钱了,也得让人家赚些钱呀。

  有些事必要的时候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但咱也要不断的创新,把产品做好才是主要的。给他们纠缠这些事情,又浪费时间,又劳民伤财。

  经济视点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李学武:我现在可以这样说,谁也超越不了的,不是吹牛的,咱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我们这个团队是非常亲密的,咱们只管做大做强,鸡蛋碰石头死难碰。

  经济视点报:随着牡丹瓷的事业越做越大,你通过什么途径去提升自己对企业的驾驭能力?

  李学武:第一是爱好,自己坐在这个行业里,必须得给做好。

  再一个就是,这个市场逼着你去做,不断往前走,他仿你越多,你提升得越快。你从心里上会告诉自己,绝对不能让他超越,逼着自己把它做得更好。

  经济视点报:听说牡丹瓷现在已远销海外,现在具体情况怎么样了?

  李学武:现在主要是香港,李嘉诚的长江集团前几个月就拿走不少,中国建筑集团也用咱们的东西作为礼品送往香港,还有天狮集团等一些大的企业。咱们这个产品主要销往世界华人圈的,因为他们知道牡丹代表富贵吉祥。

  经济视点报:产品的下一步营销理念和定位是什么?

  李学武:第一是政府采购这一块,因为这也算是高端礼品了,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好。第二是市场销售这一块,低端也要出,出一些适应于百姓生活的日用品。第三就是我们要在全国建直营店,北京已经开始了,上海还没行动,香港基本上差不多了。

  经济视点报:公司下一个发展目标是什么,终极目标又是什么?

  李学武:争取在3~5年内上市,我们现在雏型是有了,一个牡丹瓷学会,一个研究院,有四个分公司,符合上市的感觉了。

  另一个就是要把洛阳打造成“满城皆是牡丹花”,刚才市里区里综合考察组的领导就是看这个事的,让我们拿出满城皆是牡丹花的样板方案。如果这个事情在3~5年内能做好,整个洛阳就是一个富贵吉祥的城市。

  然后,我们还要成立一个城市艺术工程公司,还有装饰工程公司,专门对准酒店、宾馆、还有家庭装饰等,这等于说拉动了整个产业链。

  妻管严的处事之道

   经济视点报:你的座右铭或人生信条是什么?

  李学武:有三句话:做事上不拘一格,打破常规,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还有就是开拓创新,就是别人怎么样,咱就不能想着跟他们一样,给别人一样,你就突出不了了。大家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我们一定要做出来,要试试,至少现在我们把木雕与瓷艺结合成了。

  经济视点报:牡丹瓷属于手工艺品,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你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团队的?

  李学武:打造团队对我来说,是很人性、很和谐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自然也会对你好;再一个就是志趣相投,大家因为喜欢才走到一起,理念一样、行动统一才能共同往前走,把这个事做好。

  经济视点报:有人评价你是一个善于创新,比较实干,注重学习的人,你对他们给予的评价有什么看法?

  李学武:他们评价的一点都不错。确实是,有时候偶尔的一个念头和设想,都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都会马上记下来,找清华美院的专家请教、沟通,马上就会去着手进行。

  经济视点报:你在事业上、性格上、为人处事上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李学武:在做事上我只要觉得是对的必须马上就去做;在性格上,因为是当兵出身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做人上,不管是谁我对人都是以诚相待,将心比心。但是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家庭上做得不太好。

  经济视点报:今天牡丹瓷的成功和你夫人有一定关系吗?

  李学武:有很大关系,定型在她,有好多主意我不一定拿得准的,她就会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更好的。就是我们把思路方案弄出来,基本上快有结果的时候,找她商量定型。

  经济视点报:这么说李总承认自己是妻管严了?

  李学武:多少有点,“妻管严”实际上是一种家庭的升华,是好男人的典范;家庭和睦的表现就是妻管严,她一说生气我马上就走了,不然,让孩子们看见也不好,你说是不是。

  (人物档案 <<<

  李学武,41岁,河南洛阳牡丹瓷创始人,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