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堡垒依然牢固 新36条难融垄断坚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8 22:0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给民营资本一个阳光出路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新36条”出台1年半,“老36条”出台6年半,长期冻结在民营资本身上的坚冰依旧没有丝毫解冻的迹象。

  “我们正在研究,很快就会出台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的细则。”10月13日至14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说的这句话引发了外界对“新36条”如何落实的关注,这个已经出过两次的为非公有制经济“松绑”的文件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在今天的背景下,对民营经济的诸多限制与不公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运行。

  其实,在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二次探底的背景下,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将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为我国应对这场全球危机提供支撑。

  不过,这只停留在理想之中。几十年国企垄断形成的坚冰绝非那么容易解冻。目前参与制定细则的部门多数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没有设定时间表,而来自垄断部门的阻力依然不减。

  坚固的玻璃门

  为打破垄断行业限制,我国早在2005年2月就颁布“非公经济36条”(即老“36条”),对打破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企业财税金融支持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时隔5年之后,国务院再次颁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进一步加大了对非公企业的开放力度。允许和鼓励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和参股等方式进入电力、电信、石油、通用航空设施等领域。

  新老“36条”出台后,民营资本似乎并没有像国家计划的那样流入亟须资金的各种实体经济领域。今年5月份的资料显示,新36条发布一年以来,民营资本进入军工、金融等领域的数量十分“可怜”,进入“国字”领域的几乎为零。

  当然并不是民营资本不愿去,而是众多“弹簧门”、“玻璃门”挡住了它们的脚步。涉及电力、铁路、石油、金融等领域的高门槛依然存在,更别提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

  近几年来,上述行业的垄断性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在能源领域,“国进民退”的趋势没有改变,民营企业逐步被挤出能源领域的事件还在发生。继2009年山西煤炭国有化之后,贵州、内蒙古、河南等省区也相继推行煤炭行业的国有化“运动”。除此之外,在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省区,来自中央和地方的国有企业还开始了大肆兼并民营稀土企业的活动。

  今年4月份,北京市曾率先作出过一次突破。在京版实施细则中,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热力场站等北京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政策性住房等公共事业将成为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的重点。但这些都属于微利行业、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民营资本应者寥寥。那些垄断行业和暴利行业依然难以进入。

  对于这种尴尬状况,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新36条是一个促进民营资本发展的意见,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没具体的实施细则。民营资本在投资中往往是不得其门而入。

  温总理此次提到,很快就会出台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的细则。这是否会意味着垄断坚冰即将开始融化呢?答案可能并不太乐观。

  犯懒的有关部门

  垄断坚冰难以打破并非只是由于垄断企业的排挤,也有相关部门懒政的原因。

  今年5月,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发文称,新36条鼓励民间投资进驻金融领域,不少民营资本得到政策允许后就提交了华侨银行的筹划方案,但时间过了大半年仍未批下来。这说明有些政府部门还在犹豫,对民间投资的开放持观望态度,步子迈得过小。

  一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保证竞争环境平等的情况下,要保证我国的竞争质量。石化、铁路等行业在产业升级等方面正在加紧推进,不过,鼓励民资进入反而使得这些行业的集中度可能越来越低,不利于行业的整体发展。即使进入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民资能否保证足够的竞争力也是一个问题。

  于是,关于民营经济的政策充满了反复性。这让很多民营企业家担忧,不敢再冒险涉足国有经济的传统垄断领域。

  一位经历过山西煤改的温州商人坦言,一些没有明确划定界限的行业中,政策说变就变,2006年就说煤炭要收归国有,但2007年还在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到了2009年就突然以安全为由进行国有化,自己觉得是被骗进去了。

  其实,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的说词掩盖了相关部门懒政的事实。“如果不进行改革、不打破国企垄断,单纯的提高行业集中度,其结果反而会积累很多的风险,既降低了效率,又不被社会接受。最终反而倒逼我国进行改革。从美孚等跨国企业经验来看,行业集中度和规模优势不是靠政府和排他性的法律保护下形成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在残酷的拼杀中形成的。这种规模优势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提高社会的战略安全性。所以,我国对民营资本的开放是提高效率,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时红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时红秀认为,政府部门的这种担忧其实是懒政的表现。我国政府部门仅仅把监管落实在准入限制上。只要不允许跨不过门槛的资本进入,他们就尽职了。而真正的监管是敞开准入,对企业的行为和过程进行实时监管。这种对企业行为和过程的监管,需要监管部门下大力气,改变他们固有的监管方式,更多的尽职尽责。对我国很多的监管部门而言,这是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并不习惯这样做,所以干脆将准入门槛一关了之。

  “懒政必然会导致荒政,上层出台的政令、政策根本不能落实。所以,严把准入门槛就是监管的关键,观念不破除,玻璃门、弹簧门就永远解除不了。”时红秀说。

  新的突破口

  在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可能性的情况下,对民营资本的放开显得极为迫切。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前不久曾表示,本轮金融危机可能要延续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在提高内生动力方面,向民营资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于民营资本转轨将起到更关键的引导作用。

  民营资本到底有多少规模呢?在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顾问保育钧看来,至少有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能否把这些资本用起来,就看政府的本领了,看政府有没有这个气量。民间有资本,也愿意投资,就是要给它创造这个环境。

  然而现状是,这些投资无门的民营资本只能游离于各种投机行为中。房市、股市、期货市场都常常出现它们的身影。近两年,还出现了民营资本炒作农产品事件,不仅破坏了农产品原有的市场规律,也助长了我国通胀水平。

  “要想让民营资本真正走进国企垄断行业,需要完善配套措施,切实降低门槛,排除歧视政策。仅仅一个36条无法扛起这个大旗,需要完善细则,加紧国退民进的实质性步骤。”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孙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这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改变各部门各自为政、满足既得利益、作风官僚的弊病。

  “如果细则迟迟无法出台,国务院不应再将细则制定委托给各执行机关制定。国务院有法制办、人大也有立法机构,可以由他们牵头,向全社会听证、公开,尽快制定出‘36条’的细则。这一点在行政体制上和具体做法上通过改进是很容易做到的。”时红秀说。他表示,按照现行的方法,我国行政领域内的决策、实行、监督还是没有分清楚。总是依靠执行部门制定部门法规,会让中央政府大权旁落,甚至会造成权利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

  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我国才能给民营资本打开垄断行业的大门。而对于这些行业国企的优势巨大,民营企业十分弱小的担忧,不必过于忧虑。“我国原来的国有经济规模那么大,占据绝对优势,也是通过改革让一些行业在市场份额为零的情况下,另起炉灶,反而异军突起,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下一步,我国辅以优惠的政策,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不用过于忧虑。”时红秀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