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金融债能否盘活小微企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1:01 来源: 法治周末

  小微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银根紧,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出台能否化解二者间的矛盾,在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间达成共赢,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法治周末记者 李 飞

  时值金秋,数月来艰难求生的小微企业终于迎来了一丝暖意。

  10月25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下称《通知》),对此前6月下发的促进小微型企业融资的“银十条”相关措施进行补充说明,并于日前证实,第一批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债即将推出。与此前商业银行怯于代理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不同的是,目前已向银监会报送发行小微企业贷款金融债申请的商业银行至少3家,且最高额度达到500亿元。

  “差别化存贷考核、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贷款风险权重等差异化监管政策,让商业银行重拾了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信心。”华兴银行某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但在市场对新政表示肯定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出台,对解决其融资难的现状,或许只能治标,难以治本。

  小微金融债即将面世

  今年7月最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首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小、微三种,新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个体工商户也被纳入微型企业范畴。而此前有关中小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均是笼统指所有的中型规模以下的企业,因此在具体政策落实过程中,大部分中小企业里经营规模比较大、效益比较好的中型企业得到了“锦上添花”的支持,而小型和微型企业则很难得到“雪中送炭”的帮助。

  华兴银行一位业内人士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完全按照人数和营业收入划型仍不足以为小微企业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需要进一步细分行业,把一些行业剔除。比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公路管理养护、铁路运输等行业,都应从‘小微’企业里面剔除。”

  “这些机构名义上注册成一个公司,实际上却是政府机构或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目前这部分贷款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占了近30%的比例,却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上述业内人士说。

  为此记者查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10月完成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问题新对策”课题研究发现,授信额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占中国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更是不超过5%。即使这些小微企业争取到贷款,仍需支付贷款保证金、担保费、评估费、中介费等费用,实际借款利率超过大企业的两倍以上。从而导致缺钱的小微企业只能寻求民间借贷。

  “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就是在这种处境下孕育而生的。为了拓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通知》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并要求商业银行在申请时须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

  然而银监会统计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大中型企业3%至5%左右。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心。如果强行要求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是否会受到商业银行的抵制呢

  多措并举刺激商业银行

  的确有不少银行表示,受制于贷存比压力,年底要达到小微企业贷款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期要求有一定的难度。“这对每家银行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的额度实在太紧张了。”民生银行业务经理李惠(化名)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但根据此次的《通知》补充说明,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以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这在存贷比考核严厉的境况下,对各家银行而言,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与以往‘发展小微企业融资就会增大银行贷款压力’的情况不同,此次补充条款让‘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

  成就了银行与小微企业双赢的局面。”共赢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国书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而更让商业银行“垂涎三尺”的是,银监会放开管制、允许达标的小微企业服务“积极分子”批量筹建同城支行的刺激政策。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自身就是公司,部分甚至已经是上市公司,营利是其重要职责。而服务小微企业向来因利润不高而备受银行冷落。银行方面认为,政策对此支持不够,所有的责任让银行承担有所不公。

  因此,在当下新设机构受限制的大环境下,对我国短期内无法改变依靠规模扩张和息差争取利润的商业银行而言,能够通过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获得新店的扩张权,无疑是对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提升。

  “现在银行的竞争已经相当同质化,哪家银行的机构多,哪家银行就有更多的渗透权。为了达标,更多的商业银行会努力提高自己小微企业业务的份额。”民生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锋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小微企业资信评价无标准

  记者了解到,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杭州银行等都已向监管部门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规模分别为500亿元、300亿元、300亿元和80亿元。但据民生银行内部人士透露,此次发债将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由于无法预估500亿元金融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全发放出去,因此面临着潜在资金闲置风险,拖的时间越长,成本就会越高。此外,银行承担的发债净成本也不容小觑,以金融债的一般水平来看,利息将在6%至7%左右,大大高于存款利息,而这些成本只能靠银行自己消化。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债仍很难根治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顽疾”。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连续出台多项扶植政策,银监会也加紧审批首批小微企业金融债,不难看出,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措施是监管、引导小贷公司将手中的资金贷给需要资金的小型微型企业,全面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普惠程度。

  而银企信息不对称则是阻碍根治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另一“屏障”。

  对银行来说,如何确定一个针对小微企业的资信评价标准,让自己能找到符合产业政策,并且有还款意愿和能力的小微企业发行金融债,一直是最为“头疼”的问题。目前,税务部门、法院和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数据都被视为自己的内部资源,使商业银行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取,只能靠高成本的调查途径获取。而这些成本最终将由借款人,也就是企业承担。

  马国书认为,当前亟待打破这种部门割据的格局,扩大中小企业信息的采集范围,建立一个公开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而平台可以向商业银行统一收取固定费用。这样不仅便利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也降低了企业的信贷成本。从而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李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