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中介信用卡套现博利 卧底银行套取信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3:4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李伊琳
“为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建立通畅的信用卡套现通道,一些资金中介甚至采取蓄意应聘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岗位的方式,潜入商业银行信用卡营销团队,以恶意获取更多的内幕资料和信息。”长三角区域内一金融监管机构人员近期做了一次调研后表示,信用卡套现的风险正在累加。
随着民间借贷利率大幅飙升,一些资金中介公司在信用卡套现的博利之路上也越走越远,甚至开始派员工“卧底”银行信用卡部门。
潜伏-办卡-套现-高利贷
“我不可能成为银行正式员工的,但我的收入高,一月拿双份薪水,还有提成。”小彭大学毕业快两年了,但他没能在他所学的师范专业内做一名教师,而是进入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银行卡营销。
实际上,银行卡营销员只是他“明”的身份,他另外一个身份是另外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项目咨询员”。在这个公司上班3个多月后,老板突然请他出去吃饭,并表示想“包装”他去某银行应聘,进去先是临时工,如果表现好,还可以帮他“转正”。前提是,小彭必须每月来他公司上班两天,而且还要辅助他们做一些“信息收集”工作。
起初,小彭并不知道信息收集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是给老板提供一些与他银行相关的客户信息。
这对小彭而言,只是举手之劳。比如,把银行卡客户资料复制一份,每月两次去原公司交给老板,每月酬劳3000元。加上银行的收入,他每月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但是,两个月前,老板突然叫他辞职,据说最近“风声紧”,否则会出事。
小彭发现了老板的赚钱秘密——根据他提供的银行客户资料,公司的财务人员再到各个银行办理尽可能多的信用卡。将信用卡额度套现后,资金出借,收取高利。
原来最普遍的信用卡套现模式是,持卡人通过中介的POS机套现,中介收取大约3%-5%的手续费,除去银行1%左右的刷卡扣率外,中介还可赚取2%-4%费用。当然,中介可以根据“风险”调整费率水平。而直接放高利贷获利,是在旧有的信用卡套现诸条路径之外的新增选项。
老板手中到底有多少卡,小彭称并不清楚,但他了解,公司在办卡、接洽、套现、借贷、催收等环节均有专人分工,俨然已成产业链。通常资金主要借给一些小企业主。据小彭所知,贷款利率起码都在20%以上。
如上所述,一旦风声趋紧,“卧底”们会快速离职,然后将资料再拿到其他银行申请办卡,当商业银行发现情况异常时,已丧失主动权,只能采取被动应对措施。
“这些‘卧底’人员往往会在短期内‘人间蒸发’,不辞而别并迅速变更联系方式。”一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介绍,这种说法也为小罗此前频频换银行提供了解释。
和小彭一起“潜伏”的同事小罗(化名),则没有那么幸运,被警方抓获了。
记者联系到了浙江杭州市公安局相关案件的经侦人员。警方掌握的案情是,小罗共向银行申请办理了22张信用卡,一年时间透支了20多万元,涉嫌恶意透支,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银行的三个漏洞
金融监管机构已经警觉。宁波银监局对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卧底”事件并不鲜见,辖区内部分商业银行也收到了这份风险提示函。
除了市场利率高企诱惑之外,银行风险管控方面也存在不少漏洞。
目前,各银行信用卡营销人员普遍以派遣用工为主,营销人员的招聘工作较多委托第三方中介公司完成,准入标准不高且入职手续简单,一般经5日左右的专项培训后,即可开展营销工作。银行方面虽要求拟聘人员签订诸如诚信承诺书面约定,但实际约束力有限。流动性高,更为卧底资金中介的顺利入职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信用卡考核机制唯数量论英雄。当前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行的“必争之地”。而商业银行对信用卡营销人员的身份信息核实工作,主要通过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完成,部分银行甚至在应聘人员正式入职前无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三,银行信息不对称。“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建立信用卡业务恶意透支的黑名单,各行可将黑名单内容进一步扩充,例如将可疑收件地址、收件人联系电话、疑似卧底资金中介等多项内容登记在内,并及时在同业分享和交流。”宁波银监局调研后认为。
但银行间的同业竞争激烈,使得漏洞难以全堵。上述杭州办案警官称,恶意透支型的诈骗已经占了信用卡诈骗犯罪的绝大多数。“对于普通金融消费者而言,信用卡营销人员以商业银行名义开展营销活动,任何营销行为均代表所对应的商业银行,而消费者本身也是基于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才会接受其营销行为。”该警官称,因此,金融消费者将向商业银行提出相应诉求,银行自然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及伴随而来的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