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吴晓灵:人民币汇率正接近均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10:30 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记者 李增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主要源于市场需求。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并不一定遵循特定的先后顺序,而更可能呈现“交叉”演进的态势。

  11月1日,“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及人民币的角色”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共同发起。

  吴晓灵在研讨会讨论环节说,人民币国际化具有诸多特点。首先,从中央的角度推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主要是遵从市场需求,给市场多一种选择。人民币贸易结算其实并非始自2009年,而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小贸”中就已经出现。

  危机以来,由于美元波动频繁,马拉西亚、菲律宾等国希望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还有一些国家与中国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

  “总之,市场需要什么,中央不要阻挡什么,这是第一步。”吴晓灵说。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有人民币回流、投资的渠道,这一渠道可以在海外,如香港离岸市场,也可以在境内,比如最近中国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外资可以进入。

  第三,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练兵场”。如果人民币在香港交易正常有序,香港形成离岸中心。吴晓灵说,“这会使我们看到存在哪些问题,这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但最终,人民币不仅会在香港放开,也将加大境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开放程度。

  吴晓灵不同意一些学者提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应以资本账户开放为前提条件。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可兑换可以“交叉”进行。二者以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比如人民币债券、熊猫债券、QFII等方式的应用。

  谈到利率市场化问题,吴晓灵指出,实际上中国利率市场化只差最后一步,即目前仍存在贷款利率下限与存款利率上限。

  存款利率上限或可能由此造成的负利率,会使资金充裕的储户转向其他市场。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金融“脱媒”,这可以促使中国减少间接融资、增加直接融资。当然,负利率会损害普通居民、低收入人群的利益。吴晓灵建议,推行定额保值储蓄。

  而在汇率领域,改革的方向是央行真正参照一篮子货币。但也应看到,中国利率在全球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与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相对应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利率达到5%。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升值压力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真实的贸易投资需求,多大程度上来自投机。

  前段时间人民币在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出现贬值。“个人认为,人民币汇率距离均衡汇率的边界不远了。”吴晓灵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