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社评:说中国话——强国路径中拾起丢掉的“软实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20:4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如果说中国缺文化,一定会被13亿国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绵延几千年的泱泱大国,别的东西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找点“文化”还是易如反掌的。不必说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宝级的文物,也不必说古都西安秦始皇陵中整齐的兵俑,更不要说孔孟之道留给西方世界无穷的想象空间,单单是中国的汉字书法如今就令地球人如醉如痴。

  我们地大物博,积淀深厚,老祖宗的文化大缸里满是宝物,随便淘换淘换都会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睁大惊异的眼睛。但如今,《功夫熊猫》不是我们的,英语反倒成为我们这个中文世界的生存“必需品”,极具艺术和思想内涵的汉字如今在键盘的敲击声中渐渐变成生硬的笔画和拼音;我们的孩子吃上了汉堡、牛排,用上了苹果iPod,却记不起李白的诗,苏轼的词以及抑扬顿挫的“孔子曰”。

  改革开放让我们成为了经济巨人,但在与外面的世界亲密接触中,我们却又变成了文化的矮子。不可否认,我们也曾经被封建文化“毒害过”,热血青年痛恨皇权至上的专制统治,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用白话文重重回击了死板沉闷的“桐城体”,辛亥革命剪掉了象征旧礼教的长辫子,“天朝上国”思想被粉碎了,我们似乎迎来了西学东渐的清新空气。

  言必称希腊,言必称欧美,言必称自由民主人权,但独独不愿用老祖宗几千年来传承的语言给予表达,更是羞于读古文,说汉语,每一句话中不夹杂点儿英语似乎就不显得时尚、现代。其实,纵观中国历史,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在诸多外族入侵时,最终没有被打退和征服,就是源于一种民族内核:骨子里的坚强韧力。但是如今,我们引以自豪的韧力——传统文化却渐渐流失了。

  开放没有错,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没有错,但在学习别人的同时丢掉了自己就大错特错了。从对封建君主的顶礼膜拜,到对西方世界的崇洋媚外,中国人的文化路径选择总是显得这么“矫枉过正”。如果说新文化运动对旧道德、旧文化的改革还未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盘鄙弃,那么改革开放后,本来就被白话文稀释的中国语言却被英语的教育热潮彻底颠覆了。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根,不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的文化无疑只是绚烂的“空中楼阁”,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一推就倒。也许有人会认为,说什么话是件小事,中国要走向国际化,不用国际通用的语言就会落伍,只在家里自说自唱也很悲哀。中国走向世界,不懂别国语言文化显然不能很好地交流,但只有在交流中保持自身文化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才能让别的文化看得起你,也才能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字难认、难写,也难懂,但它蕴含其中的文化深意却是任何一种拼音文字无法代替的。“文化强国”不能只成为空泛的口号,其实身边的一点点改变就可以拾起我们丢弃已久的文化“软实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