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光伏企业缘何提前入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20:49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孟卓报道

  中国光伏企业正值多事之秋,进入第三季度,随着欧债危机的加剧,股价大幅下跌、业绩大面积亏损已是很多光伏企业必须面对和接受的事实。在中国光伏企业倒闭潮的冲击下,甚至连尚德这样的行业巨头都传出了破产的传言。而近期美国市场上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和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言论更是给已然迷茫的光伏产业再添变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光伏企业将“何去何从”?

  内忧外患

  “今年出台的1.15元标杆电价,可以说是促进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最好消息!”新奥集团太阳能源有限公司项目部高级经理郭瑞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此之前,国内的光伏市场并没有真正启动,而这一政策的出台,使更多的企业涌向光伏市场。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在这一政策的驱动下,各地方光伏企业一拥而上,都希望在这一利好政策下分一杯羹。

  但进入光伏产业需要一定的门槛,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其上中下游正在构成一个典型的“金字塔”模型,即产业上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下游企业数量则最多。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一旦大量低端企业的盲目进入,势必带来价格的恶竞争,也就是说,现有的光伏企业发展模式有待革新,谁也不能完全依赖政策,最终还要回归到市场竞争。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魏后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光伏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产能严重过剩已导致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实际上,在过去几个月里,已有50多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倒闭,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有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或将被淘汰。

  “光伏产业从今年初就已进入了寒冬期。”国家发改委研究员江克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证实。其表示,从几个指标中就能看出来,一是需求量锐减;二是价格下降30%以上,量价齐跌;还有一个指标是库存长期维持在10GW以上,往常只是4GW,不会超过5GW。目前,中小型光伏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50%以下,处于半停产状态,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在光伏行业低迷时,大企业的产能扩张也会放缓,因为现在产能利用率不高,只有70%左右。企业要等光伏行业回暖,作出明确判断后,才会继续扩产,特别是一些作风比较严谨的企业。”江克鸥表示。

  “当前中国光伏业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此前盲目扩张造成的产能过剩,尚德上市产生的财富效应,使许多企业觉得‘人人可以做光伏’,这么大的产业过剩,市场怎么消化?”尚德电力投资关系部高级经理张建敏担忧道。

  关于欧债危机对光伏市场产生的影响,张建敏分析认为,宏观经济将影响产业变动,目前,受欧债危机影响,欧盟各国政府势必会缩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额,受此影响,欧洲的光伏市场需求必将下滑。

  欧洲形势不佳,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场美国也同样不容乐观。日前Solarworld等美国7家光伏生产商联名上书,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及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公开文件显示,被诉中国公司总计75家,包括尚德、英利、晶科等企业,若上述申诉得到美国政府的立案,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面临高达100%的反倾销税。“

  难言触底

  一面是依存度达90%以上的国外市场需求急速下滑,一面是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严重过剩。仅一年之间,光伏产品价格由高位到断崖式暴跌,大企业身陷破产传闻,中小企业主日夜恐慌。加之欧美市场反倾销大棒突然挥起,被视为我国新兴产业的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不能承受之重。

  但中国的光伏产业真的会在此一蹶不振吗?

  “目前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虽呈现微利甚至是亏损状态,但多晶硅环节尚有较高的毛利,由于下游压力的向上传导,短期内硅料价格仍将进一步下降,在其价格没有调整到位之前,光伏行业难言触底。”某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光伏行业固定投资快速下降,在此轮低谷中,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但挺过此轮低谷的厂商未来仍将享受光伏行业带来的持续收益。

  其认为,市场目前价格的混乱下跌是由于二线厂商抛售原料回笼现金所致,目前的上下游配套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支持光伏产业链价格一降再降。等到市场清库存周期结束,报价就会回到合理的水平,这个周期预计在3-6个月,最迟明年二季度有望止跌企稳。此外,成本不断下降使得下游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逐渐变得有吸引力,目前有资金实力的硅片、设备厂商已经纷纷开始介入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

  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具有规律性,近年来光伏行业向上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变,但是始终处在震荡上行的状态,而每一次行业发展的震荡期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发展机遇,此次也不例外。一方面,目前国外光伏企业的运营压力比国内光伏企业大,这实际上是变相地增强了国内光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经过这一轮温度很低的“寒冬期”后,仍然能存活下来的光伏企业必然是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它们在“寒冬期”后能够快速地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当一个“傻子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的时候,也标志着光伏行业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