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导游,也是个技术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5:25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前天、昨天两天,由杭州市政府主办,杭州市旅委等承办的金牌导游决赛在杭州举行。参加比赛的选手,年纪最大的45岁,大部分都在30岁左右,“一个好的导游,不是长相甜美,背几个历史故事,能说会道就行。”浙江新世界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部总监韩德琼说。

  “游客对旅行社、对一个景点、对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导游。导游是一扇窗,打开的那一面,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杭州市旅委副书记、副主任诸葛锦花说,其实每个行业都有精英,都需要榜样,“金牌导游”不仅是个荣誉,更是导游的职业目标。

  杭州市政府不仅将金牌导游列入旅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授予前3名“杭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怎样才能成为“金牌导游”?走进他们的生活,你就会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台上亮相的几分钟,背后凝聚着汗水、泪水与厚厚的积淀。

  吴娜佳:一有时间到处打探杭州美食

  感言:我是火柴,先点燃自己才能点燃蜡烛。

  穿着青花瓷图案旗袍,在台上的吴娜佳很上镜,回到台下,她的那份亲切,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全国导游大赛二等奖、全国优秀导游、省技术能手、省旅游行业职业技能带头人……太多的荣誉给了她一直向前的动力。

  “我从来不会去背景点介绍,我会用心去喜欢,然后再把这种发现和喜欢传导给游客。”吴娜佳说,让很多导游尴尬的是,随着近几年“黑心导游”报道,很多游客都对导游怀着不信任感。

  短短5、6天,要化解提防并让别人信任你,这是吴娜佳最优势的地方。

  “委屈经常有。比如你正兴高采烈讲着乾隆品龙井的故事,突然有人冒出一句:‘好了,你就别忽悠我们了。’比如,你告诉大家杭州有很多特色餐饮,可以去吃,迎面而来的却是提防的目光。”吴娜佳说,其实她很理解游客,而对于导游来说,介绍一个城市的景点是必须的,介绍这个城市的特色也是必须的,杭州有丝绸、茶叶、扇子等这么多好东西,游客不是不喜欢,是不想买到劣质的,性价比低的产品,你只要为游客着想,拿心对人,别人不会不知道。“很多游客回去后,还电话过来让我帮他们再买点茶叶寄过去。”

  为了给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吴娜佳一有时间,就打听杭州藏在旮旯里的美食、咖啡馆、酒吧,如今有了微博(http://weibo.com)信息来源就更丰富了,而每个热点她都会去核实和体验一把,“很多游客来到一个城市时间不长,他们想体验最特色的东西,我们是他们的触角。”

  程贤法:他的导游词精彩到能出书

  感言:求知无止尽,乐趣无尽头。

  1999年的除夕夜,程贤法无暇顾及窗外的鞭炮阵阵、烟花闪烁,因为第二天他要带团到南京旅游。虽然之前在旅行社做过6年的陪团工作,但真正做导游,还是第一次,甚至都没有“实习”过。他拼命地背书,往脑袋里填充南京的知识。

  大年初一早上5点,程贤法兴致冲冲,来不及带上件厚衣服就坐上了开往南京的旅游车,司机看他是新面孔,说了一句,“原来是菜鸟啊。”甚至连汽车暖气也没开,等早上10点钟到南京的时候,程贤法已经冻得连连喷嚏。当日旅游线路从南京路口出发,第一站到达中山陵,路上要一个半小时。程贤法在车上拿起话筒就开始讲,整整一个半小时,没有停歇过。下车后,司机上前向他道歉,老导游也没他懂得多,司机真心佩服程贤法。

  做了一年的华东线导游后,程贤法就出了一本书,名为《华东黄金线导游词》。现在,导游界都叫他程老师,带团之余也做导游培训的工作。现已41岁的程贤法,是金牌导游比赛中少有的长辈级人物,但他的激情丝毫不减。“导游这份工作,如果自己不喜欢那就是份苦差,但如果喜欢,就是一份有趣的活。”

  “作为一名男导游,更要用知识征服客人。”程贤法天文地理、诗歌词赋,他都能随口即来,游客们很喜欢他这本百科全书,而程贤法也乐在其中。

  诸鸣:“开心果”口袋总有棒棒糖

  感言:游客最想要的是什么?开心!那就送开心。

  黝黑圆脸,敦实的身材,自我介绍后,原来那就是众多人口中提及的诸鸣。

  很多导游都说,他们也不知道好导游应该是怎样的,因为导游见得最多的是游客,没有更多时间跟同事交流。诸鸣说:“我刚刚统计过,到目前我带过的游客有1万2千多人,而我见过的导游人数已经有2万多人。”

  一个导游怎么见过的导游比游客还多?因为他是一个导游民间组织的创始人。“很多年轻导游困惑,没有方向,所以和长三角几个同行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交流心得。”诸鸣说。

  诸鸣是业内很有名气的导游,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开心果”,可没想到的是,这么优秀的一个导游尽然是学建筑机械出生,后来又修了法律,跟旅游毫不搭边。

  “我毕业第一份工作是烧窑,后来去做了武警,后来老家乌镇开发旅游,才做起导游。”

  看着诸鸣的身材,记者有些惊讶。

  “对,你没看错,我就是那个‘跑步像母猪,擒敌鬼画符,打靶不用糊,上杠要人扶’的那个。”诸鸣的话立即逗乐了边上的人,“我有我的优势,我讲了8年相声,我参加知识竞赛总得奖,大家都很喜欢我,愿意帮助我。”

  诸鸣现在有个习惯,口袋里总会放棒棒糖,“小朋友吵闹,整个团都会气氛尴尬,但一颗棒棒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诸鸣还会去买很多漂亮精致有杭州特色的小卡片,介绍景点,不如让游客来做游戏竞猜,说对了,送个小奖品,效果非常好。

  “我从来不在团里说,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但我在任何场所,如果看到有垃圾,我就一定会弯腰去拣。”诸鸣说,你也可以说我是作秀,但这比说100句“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更有效。

  丁晓君:大马游客驾车来看她

  感言:当告别一批客人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大家能相互发自内心地说句:谢谢!

  金牌导游比赛现场,导游丁晓君的一段3分钟 VCR,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

  7月,炎炎夏日,台湾宝岛8日游。临行前,丁晓君仍然茫然,一行9人,有盲人有聋哑人,都是残障人士。“我行吗?”丁晓君无数次问自己,没有不行,是一定行,而且一定要他们满意而去满意而归。

  出发前她召集团员开会,相互了解情况。“开会前,我主动给他们倒开水,坐在轮椅上的胡先生说他不喝水,当时我不理解,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上厕所不方便。”丁晓君事后总结,自己想得还是不够周到,后来她向每个团员都了解了实际情况。

  “视障的她,推起了坐在轮椅上的他,风趣地说:我是你的腿,你是我的眼。我们同行。”旅行结束后,丁晓君在她的空间作了记录,她感动于大家互助、友爱和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开心于自己的参与。

  丁晓君自2006年参加导游工作,到过国内、东南亚、欧美等不到20个国家,“做这个工作,不是习惯,是喜欢。”她喜欢买书,和旅游有关的书她都会买,还有一些心理学的书。她认为,做导游不是简单地背景点的解说词,而是和人打交道。

  丁晓君认为,导游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把“真诚”两字写在脸上。

  “生活就是这么感动。”丁晓君说,无论她走到哪里,翻翻手机里的号码,都能联系到朋友。当她第一次到马来西亚的时候,以前带过的游客驾车几小时过来看望她,虽然相聚也就一会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