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慈善资金不能姓“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4:59 来源: 深圳商报

  □汪彦玲

  河南省宋基会工作人员称,河南郑州在建雕像“不是宋庆龄,而是黄河女儿”。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蒋剑韬称,2010年美院与河南宋基会签下宋庆龄雕像制作承揽合同,原设计者是该院梁明诚教授。梁称,郑州的雕像确为当时设计的宋庆龄雕像,只是艺术质量太差了。

  正如大家所说,河南宋基会在建的雕塑是宋庆龄也好,是黄河女儿也罢,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钱到哪儿去了。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河南宋基会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甚至用雕像是谁这样指鹿为马的伎俩,以此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还没有从“放贷丑闻”中全身而退,又再次陷入“雕像之谜”,这一次河南宋基会的作为,再一次伤害到了公众的善心。现在,就连撒谎都没一点技术含量,至于这座雕像你信不信她是“黄河女儿”,但宋基会反正是信了。

  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河南宋基会建雕像的钱来源不明,必然存在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尽管公众对此兴致盎然,河南宋基会却似乎觉得自己没有交代的必要。这笔资金的来源不是“国家秘密”,没有必要含糊其词。更何况,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而言,要对款项的收支开诚布公。为何一个公益组织,用起钱来根本没有一点计划,没有审核,没有监督,没有透明。好像只有捐献的时候,民众才有事,至于收到钱后,他们怎么处理,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如今,有些慈善组织陷入一个怪圈之中,就是把公众的捐款,都视作一种理所当然,而对公众不负责也是一种理所当然。可能是大家太有爱心了,以致泛滥,所以他们就不怕募捐不到钱。只要有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大灾大难的来临,就成了他们“敛财”的好机会。近年来,慈善组织频频被指责,但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而且还不影响他们继续“道貌岸然”。

  对于这类的慈善组织,我觉得公众要果断地投不信任票。对慈善组织,公众都有批评的权利、质疑的权利。通过如此苛刻的要求,慈善组织才能明白,公众给的钱,就是“公共财产”。像河南宋基会之类的作为,已然让公共财产改姓“私”,这就是对公益的背叛。必须让慈善组织有这样一个信条:不论何种理由,“公共财产”都不能姓“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