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小企融资“春意渐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2: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卫容之 实习生 李慧

  ● 银行输血: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已提交申请,分别拟发行200亿元、300亿元、8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专项金融债券

  ● 企业自救:除抱团集合发债,更推出区域集优融资创新模式,广东佛山、山东潍坊两地11家中小微型企业已率先募集到5.39亿元。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微企业有望得到“输血”,接连而来的两条新闻为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近日,多家银行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小微企业贷款债券,初步拟定的发行金额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积极展开“自救”,通过抱团集合发债缓解资金短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破解中小企融资难的困局,“他救”与“自救”需双管齐下。这位人士同时强调,银行在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过程中,必须有较严格、审慎的监管,以避免资金浪费。而对于小企业集合发债,需把负债风险和防范体系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推动这一融资渠道的发展。

  中小行积极申发金融债

  11月8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深圳发展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已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前5家分别拟发行200亿元、300亿元、80亿元、500亿元、300亿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交通银行虽未公布具体发行金额,但表示银行内部已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组织专门人员,就审批、发行、资金营运、贷款管理等正在拟定详细方案。

  上月,银监会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其针对微小企贷款变相放松存贷比监管的规定,即获准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的商业银行,该债项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型微型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更引爆了一些银行的发债热情。

  不过,与中小商业银行的积极相比,国有大行略显平静。在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看来,这跟银行定位有关,中小银行放贷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对中小企情况较为熟悉,规划时能有的放矢,更贴近他们的真实需求。况且很多中小银行是区域性银行,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而政府需要中小企的正常运转以保证就业、财政收入等稳步发展,会对中小银行贷款力度提出些要求。

  “更重要的是,银监会对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金融债券的银行存贷比监管有所放宽。”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另外,这一部分专项金融债不受存款准备金的限制,对于购买专项金融债的这些银行来说,有很好的流动性,更增强了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积极性。

  不过,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银行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只重在对财务的风险评估,如若不建立起对中小企业的成长评估,即产业价值评估体系,这种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可能成为变相的圈钱工具。

  宋颂兴对此指出,要保证资金确实能花在小企业身上并花到实处,银监会及地方银监局等机构要抓好审批工作,定时对发行金融债的银行款项安排等进行检查;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时,也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企业要严格审查,对贷款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向等进行监督指导,避免企业拿钱投机或用在落后产能上。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说,在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过程中,一方面银行一定要坚持风险控制,坚持定向宽松的目标。对于那些需要被救助、救急的企业,要对它们进行体检,不要盲目一刀切。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部门有更多细则规定,引导这些钱的流向。一定要对这一笔资金的投向,有比较严格、审慎的监管。这样才会避免这笔资金被浪费,或者是进了不该进的地方,从而造成更大的风险。

  中小企抱团发债巧融资

  银行在奋力“造血”的同时,中小企业也不忘“自救”,抱团集合发债是自救的主要融资模式,日前更是推出区域集优融资创新模式,广东佛山、山东潍坊两地11家中小微型企业已率先通过此方式募集到了5.39亿元的资金。

  中小企业集合发债模式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09年11月推出的,即将多家中小企业集合起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的方式共同发行。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具体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债务融资方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集合发债是中小企业改变单一融资渠道,进而向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开拓的有益尝试。而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引入地方政府风险缓释措施。

  宋颂兴表示,这是一条解决中小企融资困境的好路线:“区域集优融资等集合发债模式符合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这一模式充分发挥了规模效应,况且在集合发债过程中,政府设立的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等往往成为中小企业发债融资的关键推动力,这能分散债者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同时能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信用差、发债成本高等难题,降低它们的融资成本,为区域内优质中小企业通过债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对缓解中小企资金干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据了解,截至10月末,集合票据累计发行35只,为149家中小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共102.07亿元。

  分析人士表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可以提高参与企业的知名度。担保公司作为集合债券的保证人应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未来选择担保方式的主要方向。

  中小企集合债券推广前景虽然广阔,但目前大多投资者仍把目光集中在大企业上。崔新生说,目前中小企业债在信用评级、担保等制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把负债风险和防范体系建立起来,才能真正推动这个融资渠道的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