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控通胀成果初显 保增长压力增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专家建议,宏观政策不能进行方向性调整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5.5%,本年度连续5个月来CPI首次跌破6%,10月CPI数据让今年来长期承受通胀重压的民众稍微松了一口气。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9%,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

  “食品价格下降是拉动10月CPI下行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环比上涨6%,与9月13%的水平相比有明显的下降。非食品类的价格还有所上涨。”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李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食品类中以蛋类价格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环比下降3.8%,而在9月蛋价格还环比上涨2.4%。CPI重回5%的水平,预示控通胀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到明年的夏季,CPI都会处在下行通道上。全年CPI估计在5.5%左右,而明年全年将会在4%左右。

  对于农历春节长假对CPI的影响,李慧勇认为,到时CPI可能会有所反弹,但应不会重回到6%以上。而李炜认为,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控通胀效果初显,保增长的压力又变得紧迫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汽车、房地产等大宗商品的消费需求下降,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钱袋子日趋吃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中小企业利润锐减、资金紧张,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日益加剧。

  这突出表现在,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再创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李炜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放缓的压力在增长,但硬着路的风险应该是可控的。从现有数据推算,只有当四季度GDP增速低于7.8%,全年经济增速才会低于9%,从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是不会出现的。

  着眼于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所谓预调微调,就预示着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向,宏观政策将会继续遵循有保有压的方针。比如,货币政策难有大的放松,以财政政策为重要手段的微调将会贯穿第四季度。

  李慧勇表示,宏观政策的微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实施定向的信贷宽松,对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实行结构性减税,加大“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其实,从11月1日刚刚实施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新起征点,到近期一系列结构性减税等财税政策的调整,尤其是针对小型微型企业加大税收扶持力度,都显示出宏观政策预调微调的趋势。

  有权威人士透露,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旨在扩大内需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出台。该规划明确了“十二五”商务领域扩大消费的主要任务和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除了这些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的政策外,李炜认为,宏观政策调整的手段还有可能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适度增加新增贷款。如果明年通胀逐步放缓,也有可能会下调存贷款利率。

  如果经济增速大幅度下滑,李炜预计,宏观政策也有可能会大幅度掉头。比如,如果四季度的经济增速低于8.5%,或者全球经济,尤其是欧美经济进入二次衰退的话,宏观政策都有可能会转向,但目前预计发生以上两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从10月CPI数据来看,业内专家普遍对通胀回落的趋势表示乐观,但又有不少专家警示对通胀不能掉以轻心,要注意未来助推通胀的不确定性因素和CPI反弹的可能性,尤其是宏观政策决不能进行方向性的调整,否则宏观经济形势会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