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山东莱芜:芹菜缘何能卖到每公斤56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1:2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刘凌 方雨报道

  很早就听说莱芜明利特色蔬菜合作社的芹菜贵得吓人,一公斤卖到56元,而韭菜更是贵得离谱,一公斤要80元,合作社的农民收入堪与城里的公务员相比。11月初,记者带着好奇与疑问走进了莱芜高庄街道办事处曹家庄村的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踏进办公室兼接待室的门,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就是茶几上摆放的一盘盘整棵芹菜和胡萝卜,落座没多久,理事长陈明利就邀请记者先去菜地里看看。

  种的是“金豆子?”

  出门没走几步,就是合作社的蔬菜大棚,这个季节天气还不冷,大棚除了顶部还有塑料遮挡之外,两侧全部敞开,一片片油绿的芹菜互相挤在一起,陈明利顺手从路边地里掐了两根芹菜,自己先掰了一段放在嘴里,说:“这芹菜很甜,无污染,这样吃口感最好也不破坏营养。”他的举动让我们大家目瞪口呆,也都争相尝了起来。

  一片啧啧声之后,“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芹菜”这是大家品尝后的第一句话。陈明利说:“我种的蔬菜,全是纯有机肥,牛粪发酵后的沼气用来做饭,沼液就用来浇灌蔬菜,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最主要的是其不含化学成分,吃起来放心。”同时陈明利还介绍说,他用的肥料除了牛粪外,还搭配一种貂粪做的肥料,据说最初经过他的实验发现貂因食鱼、肉,所以其产生的粪便能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口感,而牛粪能提高产量,两者在一起是绝搭。

  陈明利告诉记者,他种植的的大棚光成本就3.5万元,有人不解说:“陈明利投入这么多,他种的是金豆吗?”的确,陈明利种的是金豆子,因为收入摆在那儿,每个大棚8万多的纯收入,真的是让有限的土地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至此,记者也明白了每斤28元的价格组成,这样的绿色食品花28元,同行的人都只说了一个字,“值”!

  致富靠的合作社?

  曹家庄村的人都知道,陈明利善于钻研,喜欢科学种田,1993年在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曹家庄村,他靠种植蔬菜大棚,成为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

  “以前都是小打小闹,因为没有多余的土地,就那么几亩口粮田,浑身再有本事也发挥不出来”,陈明利说,“从1988年我就发现芹菜这个品种适合群居,不喜欢风吹日晒,最好连成片,不能一畦一畦单独种,面积越大越好,因为芹菜顶端的叶子吸收光照,而芹菜茎却喜欢阴潮的环境,越阴潮的环境长出来的芹菜越嫩、脆,所以处在最外面的一圈因为风吹日晒,容易失水老化,品质差,如果化整为零,把小片的合成大片,那处在边缘长得不好的芹菜相对来说就少了”。

  尽管在20年前,陈明利就发现了芹菜种植的窍门,只是当时没有土地流转政策,也只能是每家每户种上一小畦,结果成熟之后不好吃,发麻,发青,而且格外老。直到后来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土台,合作社也应运而生。

  2007年,陈明利号召大家成立合作社,刚一成立就有50个人报名参加。用他的话说,他们组团闯市场,组团种菜,多年积累的好技术和好想法,终于可以在自己的种植示范基地里得以实现了,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技术还能帮助乡里乡亲共同致富。

  “以前自己种菜时,累死累活一年的收入也就万儿八千,自从加入了合作社,我们只管干活,其他的包括种子、农药和肥料我们都不操心了,尤其是销路上,而且年收入也翻了一番”。合作社的社员亓召信满带笑容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其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农民变成产业化工人?

  记者采访时,正遇到在田地里干活的几个农民,他们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还有加班费,一对夫妻如果同时干活,年收入能达到4万元。

  听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了莱城区常委、宣传部长张凌云对记者说的一番话:“莱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探索出了一些路子,比如公司+农户+基地+市场,让农民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原有的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把农民变成了产业化工人。”看到眼前也可以挣加班费的农民,这不就是张部长所说的产业化工人吗?张部长还介绍,种地农民的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合作社让老百姓从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系列的培训和服务带动了农户从思想上、生产技术上、市场开拓上和相互合作上有了质的飞跃,这也是合作社的贡献所在。

  记者手记

  记者带着疑问去——为何莱芜的芹菜这么贵?

  因为合作社、因为土地流转让陈明利能够把大家的土地集中到一起,找到了适合芹菜有利生长的阴湿大环境,所以让芹菜的品质有了保障。

  同时陈明利也告诉记者,政府在合作社的运转中做了很多工作,除了给予资金支持外,在信息和政策方面更是给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对于像他们这样的“草根理事长”,在税收等政策方面了解不是很多,时常收到预警通知,所以希望政府能对其财务人员给予培训。尤其让陈明利更加忧心忡忡的是种地的农民断层这一现象,他说现在种地缺乏年轻人,担心若干年后没有后续劳动力。同时对于其所种植的蔬菜大棚没有保险公司敢于承保一事,他也很犯愁,他说老百姓靠天吃饭,如遇个自然灾害,收入就没有一丝保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