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京津联动 中关村企业牵手天津津南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22:37 来源: 《中关村》

  ——  记天津津南区双港总部经济区招商洽谈会

  暨联东U谷·总部大观启动仪式

  Zhong Guancun Companies are Reaching for Opportunities in Jin An district of  Tianjin

  中关村与天津津南区双港总部经济区携手,以联东U谷总部大观为媒介,助力中关村的企业向外扩张,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跨区域合作的又一案例。

  Z-Park and Jin An district of Tianjin Economic zone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help out business expansion of Zhong Guancun companies, to play its leading role of radiation for the area. It will certainly facilitate Chinese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

  文  本刊记者 张越 吴炜

  时代在不断演进,中国从过去的“代工厂”的制造时代,向现在的创造时代、创新时代迈进。“合作”成为科技创新的一个新主题。

  中关村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创新高端资源密集园区,肩负引领全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重任。如何让中关村的能量辐射全国?如何吸引外地企业走进中关村?如何促进中国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跨区域的合作模式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无独有偶,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天津津南区,伴随着区内双港总部经济区和大型科技地产物业联东U谷·总部大观的对外招商,也把双臂伸向了全国的科技高地——中关村。

  2011年10月26日,“中关村走向天津,天津走进中关村——天津津南区双港总部经济区招商洽谈会暨联东U谷总部大观启动仪式”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举行。在会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天津市津南区区委书记李国文、区长赵仲华、副区长窦双菊,中国记协书记魏铭祥,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庆振、副理事长纪世瀛,联东集团董事长刘振东、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党委书记寇作鹏、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卫汉青等悉数到场。中关村地区126家企业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发布了天津津南区双港总部经济区招商优惠政策。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艾迪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图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生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术富邦(北京)生物科技研究院等5家企业与联东U谷总部大观当场签约。

  这次会议是继中关村昌平园在山东潍坊建设异地孵化器后,中关村再次突围,与天津的联动。它使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区域与环渤海经济带实现优势互补,将推进京津合作,让天津走进中关村,并让中关村走向天津、走向全中国。

  中关村的内拓外扩

  相信许多人都目睹了中关村的成长。

  中关村科技园区从1999年批复以来,园区的软硬环境大为改观。想当初,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创业时,连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要想在高价的租赁中再搞贸易,近乎于一种奢侈,更不用说“产业化”、“规模化”了。中关村一路走来,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已非当初的电子一条街所可比拟。

  现在,中关村的发展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行政区域,而成为一个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代表了以中关村地区为核心、动态发展、有着广泛节点的高新技术创新网络,成为北京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关村逐步成为“一区十园多基地”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形成了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内的技术研发和产业集聚区。

  据统计,现在的中关村企业当中,年收入过亿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达到1413家,国家重点高校有30多家,研究所达到200多家。中关村地区构建了6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0多家国家工程中心。世界500强的企业当中有187个在中关村建立了研发机构。创新人才不断聚集,在中关村从业将近120万人当中,有58万人是大学以上学历,回国留学人员1.5万,占全国将近一半;两院院士532名,占全国36%。2010年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到1.59万亿元,5年增长2.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1579亿,占全国的40%,80%是输出到全国其他省市。

  这意味着中关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试验区,而是已蜕变为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中关村已经不再是一块狭小的范畴,而是扩张为星罗棋布、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而中关村这三个字,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如今,中关村每年有80%的企业向外扩张,拓展新的创新平台。拥有具有人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集群优势的中关村,成为创新中国的孵化器和策源地。中关村向全国辐射自己的创新影响力乃是题中之义。此外,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中关村展开跨区域合作也是形势所需。实行跨区域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整合资源,还能够让中关村的企业走出去,同时把地方的发展机遇引进来。将一些现在不适宜在中关村发展的个别项目或者子公司放到地方孵化,待其成熟后再接纳回来,并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最好方法。

  事实上,中关村园区和企业的向外拓展和对外合作,一直延绵不绝。清华科技园、联想、用友等一直用各种形式扩展自己在全国的网络。2011年10月,中关村昌平园与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确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潍坊中心”作为昌平园(潍坊)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又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研发和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培养和聚集一批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

  10月26日,中关村再次与天津津南区双港总部经济区携手,以联东U谷总部大观为媒介,助力中关村的企业向外扩张,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此举正式迎来了中国跨区域合作的高潮。

  天津伸来的橄榄枝

  这次中关村接纳天津津南区代表的到来,是因天津市区和天津经济的发展着实令人瞩目。

  经历600余年,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天津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中国北方物流中心,也是我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城市,并吸引了近15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这里。

  而天津市津南区又位于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在城市发展主轴上,是天津发展的黄金走廊。2011年,津南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85亿元,财政收入122亿元。津南区逐步建设成为国家高职高校基地、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民营经济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区。

  据天津市津南区招商局副局长倪正东介绍,津南区不仅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其人才优势也较为突出。国家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海河教育园区,一期有7所院校入驻,其就业率是98%以上,超过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此外,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今年年底要启动建设,坐落在天津市津南区双港镇的还有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大学,以及天津财经大学,这些高等院校在津南区形成紧密的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津南区还有18栋高尔夫球场3座,8个示范镇建设正在加速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加快进度,区内有4A、3A旅游景区,投入使用和在建五星级酒店5座,基础设施配套比较完备。服务与政策的优势在天津地区比较凸显,津南区有区镇两级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企业,企业注册、规划、建设进行全程的服务。另外,津南区每年安排科技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企业发展,主要用于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还将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对注册在津南区商贸企业视企业纳税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随着天津市津南区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吸引了国内一批优势企业入驻津南区,其中有以联东U谷为代表的产业地产开发商,也有以中信、碧桂园、海尔、京基地产等为代表的管理知名的地产开发商,也有以海尔集团,伊利集团为代表的工业生产企业,另外也有以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大学软件园为代表的教育产业,这些成果集中建设在津南区,使之成为瞩目的投资热土。

  当然,津南区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也吸引了中关村的目光。

  联东U谷总部大观在中关村启动,标志着天津走进中关村。而金山顶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艾迪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乐图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华生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术富邦(北京)生物科技研究院等5家企业与联东U谷总部大观当场签约,则预示着中关村的步伐将迈进天津。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在洽谈会上表示,中国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要在形成产业链优势、搭建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加大金融的作用、发挥人才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张景安所谓的开放合作,包括国际的合作和国内的合作。如今京津联动,就是国内合作的案例,北京、天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动创新、互利双赢,定将创造新的辉煌!

  展望未来的跨区域合作

  据倪正东介绍,截止到今年,在天津市吸引外省市投资中,津南区已连续三年排在第一位,今年1—9月份处在领先的位置。今年天津市计划吸引国内的资金到天津投资是1600亿,津南区今年预计投资到位的资金超过200亿,占到天津市的1/8。此次,津南区走进中关村,是其对外招商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中关村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合作,还是中关村与天津津南区双港工业园的合作,都是利用各园区的优势,推进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也间接给国际跨区域合作积累经验。而天津此次“出击”中关村,则是期望取长补短,和中关村强大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对接。

  可以说,跨区域合作已成为未来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要求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标志着中关村开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时代。国务院支持中关村1+6新的先行先试政策,中央多个部门支持中关村率先建设人才特区,这些重大的决策再次赋予中关村引领创新的重大使命和先决条件。中关村正迈向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引擎。

  在此之前,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就曾大力提倡中关村提升企业的跨区域乃至跨国经营能力,鼓励园区企业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外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成为跨区域精英企业或者跨国精英企业。园区企业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将带动中关村品牌走向世界,使之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前沿阵地。

  今天,中关村走进天津,辐射全国;明天,中关村将扩张到全球,影响世界。而对于天津津南区,以及全国的其他一些开发区,迈出跨区域合作的步伐也同样重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