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驻颜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1:4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顾婧
1995年那场日本阪神大地震曾给姬路市所在的兵库县带来前所未有的毁坏,乘JR线从大阪前往姬路,铁路沿线的和式民居相比日本其他地区的建筑显得新了许多。
始建于14世纪的姬路城是这座旅游名城的灵魂所在,整座城市以姬路城为核心扩散出去,市中心相当一部分面积被姬路城占据,与承德避暑山庄之于承德很是类似。姬路市不太大,骑自行车游览是发掘其魅力的最佳方式。只需在JR姬路站的游客中心填写租赁表便提车,无需费用和押金。
作为日本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完善的城郭建筑,姬路城代表了日本古代城堡以及木造建筑的最高成就。木造城郭建筑群以及由石筑城墙和白色土墙构成的建筑方式留存完好,或许也正是由于如此独特而传统的营建方式,这座古城才得以在大地震中躲过一劫。
脚踏自行车穿梭于环绕护城河的林间小道,几片初秋的黄叶翩然而至,越过石桥,城门就在眼前,朴素而端庄,穿过城门,扑面而来的是绿草茵茵的开阔广场,樱花树点缀其间,巍峨而不失秀丽的姬路城天守阁耸立在广场尽头的山坡上。
尽管并非节假日,更不是红叶季和樱花季,但当地乐队的露天演出依旧吸引了成群结队而来的日本人,不远处爱狗协会的招牌也惹得人们连连驻足。樱花时节,盛装打扮的日本人会举家来到姬路,围坐在樱花树下野餐。
古建修复之旅
照片上的姬路城,白色的城墙和蜿蜒的屋檐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白鹭,故此地亦得名白鹭城。玩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电子游戏的人,脑海中多半就会浮现出忍者在繁复的城郭与天守阁轮廓上飞檐走壁的场景。不过,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举目望去,我们却没能找到原本期待的层叠屋顶和弧形斗拱,取而代之的则是座造型简洁的现代建筑。
原来自2009年开始,天守阁迎来了为时5年的大修理,直至2013年方能竣工。在此期间部分地区不对外开放。和人们预想的不同,修葺中的天守阁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其魅力,减少客流,相反观看古建修理却成为一项成功的旅游项目。
姬路城的预备的中文宣传手册上写道:“从‘昭和的大修’开始,历经约半个世纪,姬路城天守阁上的破损和污垢日益显现。国宝姬路城天守阁保存修理工程是一项为期约5年的大型工程,主要内容是重新涂抹麻刀墙灰、重新铺设房顶的瓦片,其目的在于使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宝以筑城时的魅力原貌传承给下一代。”语言之朴素、态度之诚恳令人动容。宣传手册列出了修葺工程进度表,细化到月份,使游客对维修进展一目了然。
不久前,天守阁刚刚完成基础维修,接下来是最为重要的墙面与屋顶维护。为此,施工方专门搭建了一座巨型的工棚——这便是我们先前看到的那座现代建筑了。整个天守阁笼罩其间,工棚外观上绘制着白描的天守阁,或多或少在气场上弥补了天际线中消失的飞檐斗拱。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天守阁的一侧,平地建造了一幢与工棚齐高的简易楼房,说是简易,其中吊顶、空调、电梯俱全,营造标准可比国内永久建筑。
搭电梯上楼便可近距离观看修理现场。顶层展示的是屋顶的修葺,隔着玻璃,游客可看到工人正一片一片地检查瓦片,损坏严重的以新瓦替换,然后再以灰泥填塞连接处。
抹灰泥不仅是桩技术活,同时也是一项艺术实践,不断堆积的灰泥形成厚厚的突起,本就是日式屋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一旁的展柜清晰地介绍了和式屋檐的瓦当构成。鬼瓦是日本传统建筑中最与众不同的标志之一,鬼瓦即屋脊尾端的板状装饰物,常雕饰各种花纹,如鬼脸、兽脸等,装饰意味浓厚。历代城主在改建、修葺姬路城时都会在鬼瓦上雕刻诸侯的族徽,历史就这样在片片屋瓦中流转。下一层展示的是墙面的修整。姬路城是典型的麻刀灰墙工程,最初的城墙以绳索作为胫骨,夯以灰泥,仅数公分厚。经过几个世纪的翻修,墙壁不断增厚,而今已叠了5层之多,厚度也翻了一番。
面对传统的虔诚
在参观平台上,人们可如飞鸟一般停歇在屋檐下,一边仔细审视天守阁的修葺,一边眺望一派祥和的姬路,远方濑户内海的岛屿亦清晰可见。右侧近景的蜿蜒建筑被称为“腰曲轮”,这是当年军队屯粮的地方。据说屯粮最充足的时候够姬路城内的官兵吃上数年,至今我们还能在沙砾地上找到零星的盐粒和稻谷。腰曲轮呈优美的弧形,这种构造只有在姬路城才能看到。
参观结束,游客须在等候大厅排队等待下行电梯,几位年长的日本老人在电梯口维持秩序,每当有新的游客抵达电梯口,老人都会耐心讲解墙上的姬路古城地图,举手投足,显然受过精心训练。电梯来临,老人笑脸相送游客步入电梯,而后鞠躬如仪,直至电梯门完全关闭。
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姬路城之所以至今仍为游客津津乐道,不仅离不开历朝历代谨慎而细致的建筑维修,更离不开人们世代为之倾注的热情与努力。参观修葺中的姬路城,游客看到的不仅是最科学的古建保护术,更是一个民族面对古建、面对传统时,谦虚而虔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