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刘志彪、钱志新访谈:苏商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是大商精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牛智敬 王培霖

  苏商的精神特点有哪些?其历史传承如何?新世纪以来,苏商的经营活动呈现出哪些亮点和特色?围绕苏商的相关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和江苏省发改委原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

  刘志彪教授同时兼任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部委员,迄今已出版专著、合著3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300多篇。

  钱志新教授不仅是一位长期主管全省宏观经济的政府官员,而且也是一位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精深的学者,十多年来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并出版多部著作。

  刘志彪、钱志新两位教授均认为,苏商的精神特点有其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稳健、进取、善于学习等特点,并有很高的文化涵养。改革开放以来,苏商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伴随着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苏商的创造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创造出更好的未来。以下为采访实录:

  第一财经日报:苏商群体比较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钱志新:我认为苏商跟其他的商帮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个特点是大商而不是小商,这是历史上继承的精神品质。苏商所在地,是近代工商业的发源地,洋务运动以后,代表性人物集中在江苏,像张謇、盛宣怀、薛福成,后来无锡的荣家等等。何谓大商?是目标和起点不同,不是为了发财致富,而是为了实业救国,出发点不是家,是国。另外苏商崇尚实业,因而比较稳健。现在浙江和全国其他地方所爆发的资金链断裂、老板出逃等现象,在江苏比较少见。另外苏商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都是比较好的。创新方面,现在江苏有四万多家高科技企业。现在苏商“走出去”的投资每年翻一番,以民营企业为主,在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多个地方搞工业园,尤其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个势头更加强劲。

  刘志彪:苏商重视实业,由此形成了一些文化性格。历史上看,苏商主要是“坐地商”,江南鱼米之乡,人们不愿意出去,在本地扎根经营,形成了文化基因。所以苏商比较务实、稳健,比较温和、跟政府关系良好,但是在商言商、不碰政治。当然,现在不只是实业领域强大,江苏的流通领域优势也很明显,苏宁、宏图三胞、苏果、雨润、红星美凯龙、金鹰国际等一大批企业已经崛起。

  苏商传统上不太重视金融投资领域,但现在已经慢慢开始重视。这既与资本市场中的财富驱动效应和示范作用有直接的关系,又跟开放、全球化和FDI等所带来的理念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苏商特别好学,尤其善于模仿和学习,那种具有“毁灭性破坏”的创新活动好像并不是其特长。苏商的崛起经历了三个学习阶段:最早是乡镇企业时期,运用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资源;此后,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学浙江,后来超过了浙江;国际贸易、外向经济学广东,学习台湾地区、新加坡和欧美国家,后来又超过了广东。浙江、广东人很能开创新模式,但江苏人是个优秀的“好学生“,他们学得好也学得快。当然,学习当中也是有创新的,学习本身也是创新的必经阶段。

  据史学家考察,江南一带历来重税,重税之下,仍然能够很好的经营,这也说明苏商是非常勤劳和智慧的。

  日报:苏商的这些特点,还是有历史遗传的。

  刘志彪:苏商精神有“DNA遗传基因”的作用,现在的性格其实是一种历史的路径依赖,这是一个长达几百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对外开放是一种外来新文明的注入,与传统精神相融合,是形成新苏商精神的重要元素。

  钱志新:近代史上,苏商主要经营实业,活力相对欠缺。现在则是活力也非常充分,稳健而有活力,所以苏商能够强大起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