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内地宏调首要保增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04:19 来源: 深圳商报

  □ 香港商报评论员 黄启聪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公布最新经济数据,最受市场关注的10月CPI环比仅升0.1%,同比上涨5.5%,创近5个月以来新低,涨幅符合市场预期。而影响民生最大、拉动CPI上升的食品价格升幅已明显收窄,涨幅较7月的高位回落近3个百分点,而环比亦下跌0.2%,反映通胀情况渐趋平稳。观察内地近月的CPI走势已有所纾缓,在7月CPI同比上升6.5%后,已连续多月见顶回落,且下降幅度明显。通胀虽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几可肯定调控措施取得一定成效,通胀情况已经受控,困扰内地多时的通胀过热、物价攀升等问题应该无虞。

  不过,即使通胀受控,亦不代表宏调工作可以松懈下来,放慢手脚。事实上,目前内地经济面对的挑战不少,特别是经济减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最令人忧虑,成为左右经济发展的障碍。虽然内地今年前三季GDP增长平均高达9.4%,经济仍然维持高速增长,远比其他国家优胜,但无可否认,增长步伐已见放缓,单计第三季GDP增长仅9.1%,较首两季表现明显有所不及。而且内地10月PPI环比下降0.7%,制造业PMI仅为50.4,只是略高于分界线,均反映内地经济增长速度已逐渐减慢,甚至可能进一步收缩,部分人忧虑或会出现“硬着陆”的情况。

  诚如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在G20峰会中所说,对G20而言,当务之急是保增长,在增长中求平衡。G20如是,中国亦然。平情而论,中国经济增长若持续减速放缓,势必造成众多负面影响。自金融海啸爆发后,内地实行多项宏调政策,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等的同时,亦每年订下增长目标,反映政府把保增长视为主要经济目标之一。因为保增长即是保民生、保就业、保饭碗,是确保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旦经济增速放缓,仍处高位的通胀必对民生构成重大压力,加重其负担,且会影响利润较低企业的经营及生存,以至打击就业、打砸不少人的饭碗,损及基层市民生计。可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对中国的重要性。

  内地经济动力不足的信号近期逐渐浮现,有关方面已意识到增长放慢可能带来问题,因而频频出手进行动态微调,应对形势变化。中国央行日前下调一年央行票据利率,是28个月来首次下降,加上央行早前已下调三年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及暂停央票发行,是四周内共三次释放微调政策的信息。市场估计内地紧缩周期或将完结,中央将微调货币政策,为经济注入活力,促使经济健康发展。内地宏调方向何时变、如何变,均影响重大,过急过慢均不宜。

  说到底,内地应趋利避害,继续加强宏调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一方面须确保通胀、居住价格等范畴不会再次如脱缰野马般失控,影响民生;另一方面,亦需平衡通胀及经济增长,避免紧缩过度,损及经济活力,压抑增长步伐。由此可见,内地经济形势之复杂多变,经济一旦持续放缓,势必损及民生,影响重大,当局须继续加强宏调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才能妥善应对。(原载11月10日《香港商报》)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