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资活跃新兴产业市场 打破“隐形”门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17:48 来源: 中国网

      中小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创新效率非常高。如果国家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基础研发问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走得更远

      

      随着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于民间投资的一句表态,外界重开对于“新36条”落地情况的讨论。

      

      10月13-14日,温家宝在广州出席第110届广交会开幕式期间对媒体表示:“很快就会出台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36条’细则”。就在两月之前的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刚刚印发了被业界认为是落实“新36条”重要抓手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曾发布“非公经济36条”,5年之后的2010年,国务院再次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几年间,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领域政策频出。但对于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来说,在各式各样的准入门槛面前,根据政策允许就能进入相关产业领域依然是遥不可及。

      

      在5月19日“新36条”一周年回顾与展望专题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曾坦诚,从实施一年的情况看,“工作进展不平衡,反映在地方上快一些,中央慢一些,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相对较慢”。

      

      “这次的《意见》也只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采访时,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表示:“民间资本在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内遇到的问题都是老问题,上述政策都难以在短期内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本刊在2011年第10期上半月刊《新兴产业热的冷思考》封面报道中,曾就技术路线、市场需求、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剖析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风险,对于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而言,上述风险同样存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