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是趋势 慢慢来还是快步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1 21:48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长期利率管制有违公平和市场原则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称,目前信贷运作机制成了严重的财富转移与掠夺机制。“如果按照今年的情况来计算,负利率在3%左右,一年间存款居民财富转移就达到9000亿。”
易宪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宏观经济微调就是把重心放在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上。
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民间借贷等问题的凸显,打破金融体系的管制与垄断,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特别是像易宪容一样呼吁放开资金价格、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渐多。
11月7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援引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的话表示,随着人民币实行国际化、自由化的进程,留给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已非常紧迫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条件已基本成熟。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率市场化的探索已有15年的历史。2004年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是具有里程牌意义的重要举措。
2010年农业银行的成功上市,不仅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改革的初步完成,也为利率市场化清除了最后的障碍。利率市场化条件已基本成熟,改革却进入了“沉寂期”。
但由利率管制所带来的不良恶果正在显现: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和垄断造成了信贷配置效率的低下以及资金价格在不同类别企业间的双轨制,扭曲整个信贷市场的公平原则,成为目前民间借贷越演越烈的推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深层原因。
易宪容认为,“利益是阻碍利率市场化推进的主要阻力”。从目前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我国银行业成为利率管制的最大收益者,而这些收益又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广大储户被转移的财富。
民生证券公司副总裁滕泰表示,管制利率不仅扭曲了信贷资源在企业间的配置,也“成就”了银行体系以“经济租金”形式从实体经济获取丰厚利润。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8年中,我国GDP增长了1.49倍,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了3.8倍,上市银行业净利润则增长了26.9倍。银行业的净利润由2003年仅为工业企业利润的4%攀升至2010年的23%,预计2011年将接近30%。
据滕泰分析,较高的保护性息差是银行利润高增长的重要保证。“保护性利差在给银行体系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增大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过高的利息成本侵蚀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企业的利息和所得税负担已达息税前利润的40%。”
易宪容认为,对于国内银行分散化的债务人来说,这种信贷运作机制则成了严重的财富转移与掠夺机制。无论是从当前严重的负利率来看,还是从近几年来严重的低利率来说,都成了银行债务人严重的财富转移机制。
“如果按照今年的情况来计算,负利率在3%左右,一年间存款居民财富转移就达到9000亿。在当前的制度安排下,分散化的个人对这种严重的财富转移,意见再大也束手无策。”易宪容说。
易宪容呼吁,在放松对银行数量控制的同时,政府更要放松对利率的管制,以尽快提高国内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尽力降低负利率。
西南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放开利率市场的时机并不是很合适,在市场利率水平相对高企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对存贷款市场形成比较大的冲击,选择在利率相对平稳的时期推进可能会比较好。
易宪容认为,关键是建立一个好的机制,不要对其进行过多的干涉。“实施利率市场化不需要试点,也不需要硬性条件,只要放开就好了。”
从多国的经验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开始的3到5年内,银行业的净息差都会明显下降,如果银行没有坚实抵御风险的能力,甚至可能会引起金融体系的动荡。多数专家倾向选择稳健推进利率改革的方式,但决不是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