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形态的形与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金学伟

  自然界存在多种模式,有的是偶然性模式,有的是普适性模式。两种模式的区别不在它们出现的频次高低,而在它们是否具有可公度性、可解读性以及可借鉴性,能否借助模式本身对后市做出比较明确的、准确率较高的指向性判断,或通过该模式产生的条件、机理,判断接下去是否会重现这种模式。没有这些条件,哪怕它出现的频次再高,也只能称之为偶然性模式。

  相反,有些模式虽然出现的频度较低,但由于它们具有可重复性、可公度性、可借鉴性、可解读性,因此也能归入普适性模式。比如像2008年这样的大调整,虽然出现的频次很低,但它依然是一种普适性模式。

  1.历史上曾经有过,比如1992年5月到11月、1993年2月到1994年7月,都是调整幅度在70%以上的大熊市,具有重复性。

  2.它具有明确的可解读性。2008年的大熊市是由三大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二是调整之前的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68倍;三是从非全流通向全流通跃进,流通股票一下子增加两三倍。而解读1993至1994年的大熊市,我们也可看三大因素的并存:一是宏观经济出现恶性通胀和严厉的宏观调控;二是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达到72倍;三是股市大扩容,上市股票一下子增加了近3倍。宏观经济背景的急剧恶化、股票市场的超高估值、以数倍计的供给增加是促成这种大调整的三大因素,因此它具有明显的可解读性。

  3.由于它产生的机理是明确的,因此,我们可通过这种调整模式的形成条件,在调整之初对后市做出明确的指向性判断。与此相反,如果三大因素少了其中的1~2个,我们就能明确地判断不会发生这种类型的调整。去年4月3181点调整以及今年4月3067点调整,市场都出现过大C浪下跌的说法,我把这种说法称为“波浪理论痴迷者”,原因就在于此。

  上面的论述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每一种可作为普适性模式存在的形态,都有一个形与神的问题。形就是形状,神就是该形态成立的条件和机理。没有对形成机理和条件的准确认知和把握,就不叫形态分析,而叫形状分析,是一种依样画葫芦的机械照搬,在实际运用中难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比如在形态分析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三角形:对称三角、上升三角、下降三角、扩散三角、斜线三角等。我曾说过,一个形态分析者能善用三角形,他对形态与趋势分析的成功率就能达到一半以上。因为从性质上说,我们可对三角形作如下归纳。

  1.对称三角、上升三角、下降三角是最明确的中继形态,它代表了一轮趋势的第4浪或B浪。如果这轮趋势已运行了2个上涨或下跌波段,它就是第4浪,接下来运行的是明确的第5浪,标志着趋势进入最后阶段。如果一轮趋势只运行了一个上涨或下跌波段,那么它就是B浪,接下来将运行的是C浪,意味着这轮趋势只会由2个波段而非3个波段组成。

  2.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斜线三角是最特别的一种。斜线三角也称为锲形,它分别可作为中继形态、引导形态、终结形态出现。

  如果一轮下跌趋势只运行了一个波段就出现这种类型的反弹,它就是B浪反弹,属中继形态。如已运行了2个以上的下跌波段,出现这种类型的“反弹”,它就是引导形态,属新一组上升5浪的第1浪。如果一轮下跌趋势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出现这种类型的下跌,那就是明确的终结形态,标志着下跌趋势已进入最后一小段。反之,在一轮上升趋势的后期出现这种类型的上涨,就是上升趋势的终结形态。

  3.扩散三角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态,理论上它属中继形态——所有的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市场分歧增大,情绪动荡是形成扩散形的市场机理,因此扩散形是一种不稳定形态。而索罗斯说的,趋势只有在它的两头才是不稳定的。

  比较扩散三角和收敛三角形成的市场机理可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对称、下降、上升这三种收敛三角是在震荡中市场对价格的分歧逐渐缩小,情绪逐渐稳定;而扩散三角是在震荡中对价格的分歧逐渐加大,情绪更加动荡。一轮趋势有一轮趋势的主导情绪与人们对价格合理性的判断,震荡中市场对价格的分歧逐渐缩小,情绪重趋稳定,表明市场将重归原先的主导情绪和主导性判断,而扩散三角正好相反。因此,收敛三角可成为可靠的中继形态,扩散三角则不能。

  一般来说,当一轮趋势经过了2段以上的上涨出现扩散三角,它就是顶部到来的标志,可称之为“熊三角”。经过2段以上下跌后出现这种形态,就是底部到来的标志,可称之为“牛三角”。只经过一段上涨或下跌就出现这种形态,它才是一种中继形态,但其后的上涨或下跌通常都是象征性的,幅度不会大。一个扩散的整理形态即便是上升中继形,也无法支持一个大的上升波段,除非有一个新的形态来替换它。

  扩散三角的形态之神还包括成交量的放大(至少不能渐次萎缩)。仅有波幅扩大,没有量的扩大,那就是一个伪形态。比如去年11月下旬到今年1月初的那个扩散形,就因量的条件不成立,成为一个伪形态,第三个低点2721点反弹后没有像一些技术分析者判断的那样,先反弹到2980点,再下跌创新低,而是反弹到2868点就下跌并创了新低。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对形的了解,没有对神的了解,那不叫形态分析,而叫形状分析。

  只认其形,不解其神,是技术分析者常犯的错误。上面提到的大C浪之说,也是因为只知波浪理论有“有大A浪必有大C浪”之说,不知如此重大的调整产生的机理是什么。还有去年4月3181点之前,许多技术分析者通过3478点之后的那个对称三角形,判断它是上升中继型整理,大盘将创3478点的新高。为此,我曾写过《收敛三角辨正》,根据对称三角形成的条件,指出这一形态不能成立。

  下降三角是收敛三角的一种。它通常由3个高点和3个低点组成,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高点则一个比一个低。理论上它也是一种可靠的中继形态。但它的可靠性需视如下几个条件而论。

  一是形态高度应小于全部涨幅的50%,超过50%肯定是个伪形态。

  二是3个高点的成交量应渐次缩小,否则也是一个伪形态。

  三是形态内的几个同向波段间,至少有2个波段在走势形态上具有相似性。

  四是形态内部几个同向波段的收敛速度不能太快,不能第一个下降波段跌500点,第二个下降波段只跌200点,而应达到300点左右或超过300点。

  五是3个底部的构成方式要有较明显的区别,不能全是单底,也不能全是平底。单底和平底的区别,在小形态上可从底部的日K线来区分,在大形态上可通过月K线来区分。

  比如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下降三角与可靠的上升中继形态:1510点、1422点、1300点,3个高点成交量渐次缩小;3个下降波段的下跌点数分别是485点、379点、253点,几个下降波段间的比例均大于0.6倍;形态高度485点,小于512点到1510点的0.5倍;1025、1043、1047,3个低点在底部表现上具有显著的不同,反映在月线上,前2个都是单底,最后一个则是复合底。

  从3478点以来的大盘走势似乎也形成了一个下降三角。1)3478和3186,后者低于前者;2319和2307处于同一水平线上。2)3478到2319点,3186到2307点,2个同向波段在走势上具有明显的相似性。3)第一个下降波段跌1159点,第二个跌879点,2个同向波段的比例大于0.6倍。这一形态如能成立,那么,2307点开始的就是市场中已有人提出的大C浪上涨(从大C浪下跌,到大C浪上涨,市场预期的转变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其理论目标至少在3400点以上。

  但迄今为止,这个形态有几个问题还无法解决。一是3186点的成交量明显超过3478点。二是1664点到3478点,涨1814点,而从3478点到2307点,跌1171点,形态高度超过全部上涨高度的64%。三是2319点在月线上是一个单底,如果2307点也直接上去,在月线上又是一个单底,2个底部的表现具有高度一致性。显然,就下降三角而言,这是一个伪形态,至少是一个不可靠的或尚未完成的上升中继形态。

  形态分析不是形状分析,而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自然模式解析。技术分析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从结果到原因再到结果的一种严密的逻辑推导(基本分析则是由原因推导结果的分析过程,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之一)。而目前从形态上说,底部已经出现;同样从形态上说,大C浪上涨暂时还没踪影。插图/苏益

  (作者为金证导航技术兼运营总监,邮箱:jinxueweish@yahoo.com.cn)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