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3 04:35 来源: 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这是提高我国文化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方针,也是在工作中必须践行的重要准则。

  一、充分认识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凝聚国家民族意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化竞争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源泉。在世界范围内文化思想激荡碰撞的新形势下,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已成为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一)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0多年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国家面貌天翻地覆、国际地位日益增强、世界影响不断扩大。实践证明,我国的发展必须对外开放;我国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对外开放。同样,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也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的对外开放已取得很大成绩,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但这还不够,因为它与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相比,与我国在国际政治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相比,与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巨大影响相比,是不相称的,还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文化发展的动力:一方面,要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把优秀的文化成果持续地、有效地介绍给世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维护好人类文明进步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借鉴和利用世界上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文化的形式、内容、技术、手段、业态等多种模式,创新和丰富我国的文化,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上,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文化交融、丰富国际文化内容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要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勇于面向世界

  中华文化之所以绵绵五千年长盛不衰、亘古弥新,其内涵在于兼容并蓄和博采众长,其力量在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之中,体现了追求和平、和谐、包容、和而不同、天地合一的人类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以经济、军事为基础的硬实力竞争空前激烈,而且表现在以科技、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也十分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主导国际规则,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也在谋求更大的战略利益。世界文化的发展更趋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应当看到,我国文化在全球展现独有风采和魅力的时机已然成熟。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生产投资贸易遍布全球,为中华文化传播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手段更加丰富,文化创新更加活跃,为中华文化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制度的国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要实现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文化保持时代性和生命力的力量源泉。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汲取营养。纵观人类发展史,文明进步的主流一直是不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而共同推动的。中华文化的开放也必然会伴随不同文化间的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御。要善于引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从中取长补短、取优补拙、取强补弱,使我国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提高。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生产大国。近年来,文化创作发展势头强劲,图书报刊发行量世界第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三,这既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也是引进吸收国外文化优秀成果的结果。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消化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二、努力开创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繁荣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文化建设全局出发,全面谋划文化开放的方向和重点,完善文化开放格局,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一)加快形成文化对外开放的格局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很低,核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均不到我国同期出口贸易总额的1%。这说明我国文化进一步扩大开放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要集中力量,规划全局。根据文化开放的需要,制定实施文化开放的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建立长效机制,加大组织实施力度。二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文化开放的氛围。由于文化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层面,产业链条长,要统筹资源、共同促进、形成合力,支持文化加快发展。三要重点拓展文化的国际市场。瞄准国际文化主流市场和文化消费热点,加强对国内优质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和传播营销,提高文化生产经营国际化的能力,构建有利于外向型文化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

  当前,文化软实力占有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信息渠道的控制力,全球新闻发稿量80%来自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社;二是对交流平台的控制力,美国、英国、德国在世界各地拥有上百个文化中心,全天候进行文化和价值观传播;三是对文化主体的控制力,有众多文化跨国公司,如时代华纳、迪斯尼、索尼等,节目制作动辄数亿美元,受众对象遍布全球。近年来,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积极推行文化战略,运用国家资源支持文化产品出口并已形成品牌。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做法,培育企业主体、增加传播渠道、建设交流平台、加大文化出口。一要以精品创作为核心,量身定做既有中华文化内涵又符合各国审美心理和习惯的精品力作。扩大传统文化产品服务出口,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企业、项目和产品,如杂技、武术、曲艺、民族音乐和舞蹈等,要进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造,为其走出去创造条件。二要加快新兴产业如动漫、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的对外合作和发展。组建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国际研发创作团队,形成后发优势。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吸收和展示中华文化元素,促进文化繁荣。

  (三)增强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能力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对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一要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和服务外包。支持国内文化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获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创投基金和市场网络,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文化品牌效应,扩大在全球的影响。二要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多渠道吸引海外优秀人才,鼓励开展中外人文交流。三要做好国际文化贸易谈判和应对,增强话语权。

  (四)完善支持文化开放发展的政策

  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近年来,我们探索并建立了一套帮助文化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宏观指导、政策引领、经济支持、服务便利等方式,扩大文化的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合作。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文化开放的支持政策,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帮助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完善文化促进体系,积极发展译制、推介、咨询服务,组织翻译优秀学术成果和文化精品,为文化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融资、翻译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位服务。

  (五)做好文化走向世界的保障服务

  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好保障服务:一要建立对外文化交流传播机制。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进国际社会对我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同,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增强我国际话语权。二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鼓励代表国家水平的各类学术团体、艺术机构,在相应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做好文化传播对象的工作,通过建立面向外国青年的交流机制,设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奖等方式,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度。三要加强国际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依托国内外高校、职业教育机构,推进文化出口的人才培训,培养一批专业创作、经纪评估、营销策划、咨询翻译等方面的人才,造就一批适应文化开放需要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四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国际合作。鼓励文化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创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文化精品。

  三、认真把握我国提高文化开放

  水平的基本原则

  一是把握好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关系。文化安全是文化开放的前提。要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获得主动权,就必须对外开放,但文化开放不是盲目开放、被动开放。文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确保文化安全,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把握好:一要坚持发展。文化开放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只有文化实现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安全才能更有保障。二要把握全局。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必须在开放条件下经受各种外来的冲击和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的文化安全,封闭停滞的文化是脆弱的文化,也是不安全的文化、不可持续的文化。三要保障安全。充分认识保障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提高政府有效引导和规范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甄别警醒外来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危害的能力。四要增强自信。既要增强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也要增强坚定文化开放的自信,坚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是把握好文化开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文化开放必须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一要坚持弘扬个性、把握自我的原则。把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色与现代科技、社会科学发展紧密结合,既要挖掘提炼传统文化价值,又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二要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实现弘扬文化和宣传文化的统一。把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使科技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要以开放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世界文明潮流的再创造,形成中华文化的世界品牌。

  三是把握好文化开放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开放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文化开放的支点。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如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活动场所是惠民工程;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既有国家间交往,也有民间交流,对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文化产业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来获取发展壮大的资源和效益,这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兴盛不衰的基础。统筹文化开放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发挥好文化产业对文化开放的主动力作用,同时兼顾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要创造条件,让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四是把握好文化开放与市场机制、政府扶持的关系。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要在政府扶持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我国的文化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积极探索文化的国际化、商业化、产业化运作,通过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成长为国家文化产业的栋梁。同时,要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作用,鼓励具有基础性、创造性、公共性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外向型的产业基础,同时抓长远、抓根本,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政府还要通过统筹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紧紧抓住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