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斯通副CEO: 与大唐研发CCS可用中国以外市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03: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耿雁冰;云 军
继各路电力企业探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即CCS)后,又一电力巨头加入其中。
11月7日,阿尔斯通与大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署可行性研究协议。根据双方9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阿尔斯通将与大唐共同合作开发两座燃煤电厂CCS示范项目。两座电厂均计划于2015年投入运行,建成后,年二氧化碳捕集量均能达到100万吨以上
“目前大唐拥有1.000011亿千瓦的装机容量,82%的火电,困扰着大唐低碳排放的任务。”大唐集团副总王森在签约仪式上称。
燃煤大国的CCS前景,显然吸引着已有研发储备的阿尔斯通。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推崇风电、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但其实燃煤电厂+CCS技术这种组合的价格和可再生能源的目前价格相当, 在成本上是具有竞争力的,但现在缺少的是各方意愿。”阿尔斯通副首席执行官朱倍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押宝CCS是阿尔斯通进军清洁技术的战略布局。在专访中,朱倍贺并未回避中国CCS市场的竞争态势。能否分羹中国与国际市场的CCS行业盛宴,或许2015年后才见分晓。
与大唐的合作速成
《21世纪》:阿尔斯通两个CCS示范项目,为什么选择中国、选择大唐?
朱倍贺:中国市场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燃煤发电市场,这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这种发展也是依托于电力发展的,目前中国的发电形式有核电,水电,燃气发电等,但是我相信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最主要的发电形式仍然会是燃煤发电。
另一个原因是,对阿尔斯通全部业务而言,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因为阿尔斯通从1958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从高速铁路、核电到现在的清洁能源技术。
《21世纪》:这次合作达成所用时间并不长,在合作过程中大唐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朱倍贺:这个项目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确定下来,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因为一般来讲,一项合作可能需要花几年的时间,但是由于双方都对这种新技术有共同的兴趣,加快了合作步伐,我们计划在2015年让这个电厂投入运行。
我们与大唐的合作不是一次性项目,双方也找到了一些契机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合作,协议里也提及双方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我是指这些技术会在中国研发出来,可以运用到中国以及中国以外的市场。
《21世纪》:你知道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阿尔斯通在技术层面有什么担心吗?
朱倍贺:这个项目是阿尔斯通中国团队与大唐一起开发的,所以我相信阿尔斯通中国团队也能从大唐的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也是双方的一种互相学习。
《21世纪》:公开的资料对这两个电厂的介绍不多,这两个项目具体情况怎样?
朱倍贺:第一个项目是刚刚签订协议的大庆项目,这是应用富氧燃烧技术的项目,首先我们会在大庆建一个传统意义的
燃煤电厂,然后选择将氧气注入燃烧,而不是普通的空气,这样可以减少氮化物的产出。
用氧气来助燃,排出的烟气里就没有氮气,而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随后通过一个净化过程,把二氧化碳捕集出来再封存在地下,用于油田和天然气的生产,所以这是一个全流程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现在国内叫做CCUS,就是从捕集,运输,利用,存储的过程。
《21世纪》:山东东营的项目用的也是富氧燃烧?
朱倍贺:东营项目是一百万千瓦的燃煤电厂,规模要远比大庆项目大,我们目前考虑应用燃烧后捕集技术,但是我们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后再决定。燃烧后捕集就是在传统燃烧电厂的尾端再加一个设备来捕集和压缩二氧化碳,然后再处理。
《21世纪》:这是不是意味着阿尔斯通掌握了捕集的三种技术?
朱倍贺:对于这三种技术来讲,我们已经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发,但是还没有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我们有十多个中试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在全球,任何其他公司都没有这样的进度。
《21世纪》:去年我在采访阿尔斯通负责人时,他表示阿尔斯通当时还没有涉足碳封存这个领域,现在已经解决了这一技术?是通过合作还是独立完成?
朱倍贺:封存技术其实并不需要再进行开发,因为这个技术很多年前就已经被攻克了,我们只是运用合作这种模式来为客户提供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CCS整体价值链里面有三个最主要的技术:捕集、运输和封存,其实最难解决的是捕集技术,运输和封存其实是相对容易的。
《21世纪》:所以封存是由油气公司来做,是这个意思吗?
朱倍贺:对,完全正确。
应用取决于项目规模
《21世纪》:说到节能改造或者清洁能源,可能企业第一反应就是会增加生产成本,这两个示范项目建成之后,每度电的出厂电价是多少?
朱倍贺:事实上,目前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竞争力也已经被证实了,像风能、太阳能,随着技术的成熟,价格还会继续向下走,这种价格的下降在中国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CCS的一个技术优势在于它的稳定性好,成本花费可预见性强。它不像其他可再生能源,面临许多问题,例如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并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不可预见。跟这些相比,我们的CCS技术是更可持续的,可再生的,成本是可以预估的。
《21世纪》:大唐这样的企业在政策层面有示范性的考虑,但未来推广到中小型电厂,还是要尊重市场的价格,你预计到什么时候能让其他电厂接受?
朱倍贺:这取决于大型示范项目的安装能有多快,如果中国目前能有10个左右的示范项目,就能有足够的规模经济。中国是一个非常专注于降低成本的国家,同时也非常喜欢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这也是我们之所以选择大唐作为一个合作起点的原因。因为这能让这个项目大规模的运用,能够尽快获得商业化,我们坚信我们可以很快的复制这种模式,能够使未来的电厂兼具技术与经济性。
《21世纪》:阿尔斯通在CCS领域并不是唯一的,比如几年前华能就已经在中国建立了CCS项目,阿尔斯通的CCS 和华能的CCS在技术上和其它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朱倍贺:据我们所知。华能的项目自2008年就开始运行了,也是非常成功的,这两个项目不是同一个规模的项目,因为我们的捕集量都是在100万吨以上,而华能是一些相对比较小的项目。而且华能的项目只包括了二氧化碳的捕捉以及之后的利用环节,没有包含封存环节,没有对二氧化碳进行最终处置。
另外,我们的团队在全球正计划建成13-14个大规模的示范项目,这些项目是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的技术、建立不同大小的示范项目,全球现在没有一家可以做到这么大。
华能的项目有点像我们的中间试验项目,而不是示范项目,中试项目通常指的都是二氧化碳捕集能力在5万-10万吨的项目,而目前我们的是100万吨。
《21世纪》:根据报道,华能集团已经和美国电力公司签约,采用中国华能研发的CCS技术,而且神华也在内蒙古有示范项目。阿尔斯通如何看待在中国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呢?
朱倍贺:刚才已经提过,我们目前在全球保持领先,会继续努力通过技术合作来稳固领先地位。事实上,您可以听到很多的媒体报道宣布有多少项目被建立,但真正能有10年以上实施经验的却没有多少。
神华的项目并不是纯粹的CCS项目,实际上它是在煤转化工的过程中来收集二氧化碳的,而我们是直接从电厂收集的。
分羹特高压输电市场?
《21世纪》:阿尔斯通很注意在CCS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朱倍贺: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世界上的各个地方都有法规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不论是德国、印度、美国都是一样的,有一点不同的就是,我们在中国是通过合作方式来进行,比如说大唐的项目,我们是通过运用新技术并在应用中进行更新技术的研发。再比如上海电气的案例,因为合资企业本身就拥有了这些合资技术,已经是被许可的状态,所以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
《21世纪》:目前,阿尔斯通在中国的交通领域和清洁能源领域,已有了很广泛的合作,在输电领域阿尔斯通有什么样的预期?
朱倍贺:上周我们刚和中电装备签约了1100千伏的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协议,中电装备是国家电网旗下的一个公司,这也说明我们在电网领域希望谋求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未来特高压直流输电电网的核心,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技术是国家电网公司今年初启动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研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