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二次创业 国际化创新重开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6:01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撰文/覃怡敏

  国际并购不只是数量上的1+1,TCL原本看重的是并购后1+1<2的后台资源内耗,但历经磨难多年,终于收获了全球资源价值链的统一。

  走到今天,TCL多媒体首席销售官郝义长舒了一口气。

  最近他所在的TCL深圳多媒体总部大楼内,时常能看见变形金刚LOGO。原来,自《变形金刚3》植入TCL智能电视的广告后,TCL的品牌营销开始了真正的全球化合作之旅。

  受众在几乎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变形金刚3》的国际范儿拉动了TCL的国际范儿。TCL的各海外分支机构都得以借助变形金刚形象推动新的智能化产品。

  实际上,TCL在国际化上是走得较早、较快、较透彻的中国企业之一。自1999年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CL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大举进攻越南市场之日起,就开始了其坎坷国际化之旅。

  虽痛苦,李东生却不愿退缩。坚定甚至有些执拗的TCL终于熬到花开,历经多年征战,培养自己的品牌、销售网络和经济能力,已经成长为中国民企出海群像中不可替代的一个样本。

  今年6月,TCL集团公布与意大利的多媒体、通讯、家电3大领域共9家客户举行经贸合作签约仪式,共签署近3亿欧元的经贸项目。这也是其2004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以来,在意大利市场所获得的最大一单。

  从其1981年打下基础,之后涉足来料加工做国际贸易起,再到1999年发力越南市场桥头堡第一站,之后复制越南模式,攻下新兴市场,再到2004年进入国际化并购后历经阵痛走到今天,TCL在国际化市场上的创新可谓步步为营。这一天的到来,历经深刻原始积累和长期的摸爬滚打,郝义对此感同身受。

  海外复苏

  产品创新本地化

  密集、频繁,这种情形对2004年完成国际并购后的TCL来说毫不夸张。是年4月起,李东生在各种场合演讲时,其PPT就一直以国际化为基调和思路。

  彼时家在深圳的郝义,这一个多月就在家待了三天。现在他每个月平均能在深圳呆一个星期,其他时间仍然满世界跑。事实上,TCL的国际化市场已现通途,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在欧洲、拉丁美洲那些运营商看来,TCL的手机质量过硬。“返修率一直非常低”,TCL集团副总裁王激扬告诉记者,TCL通讯在海外有着不错的口碑。尤其是在拉丁美洲,TCL通讯的市场占有率平均排位已在第四,在很多国家已经是第二、第三名。不再是以前的单纯低价,更是拼质量。在质量创新的基础上,基于海外市场,TCL也在不断力求把一些小创新和解决方案融合到手机里。他们也开始尝试定制一些类似于微博(http://weibo.com)手机、Facebook手机的产品,在用户体验上求新求变。哪怕是很小的应用,为的是让用户用得更为方便。

  “TCL制造的Smartphone三款新手机,从设计到机身尺寸等等,几乎离三星很近了,很难说得出太大的区别。”王激扬说。弱化弱点,不硬碰硬,TCL通讯很早就开始在低端手机、特色手机、高端智能手机各层面铺就渠道,要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自2009年冬天涉足智能手机后,它也果断选择两条通路并行,低端和高端智能手机同步推进。

  在王激扬看来,尤其在低端市场,以往在山寨机毛利很低的情况下,山寨厂商是没有多少钱为未来做投资的,这就留下了空白期,TCL相信自己多年来所铺就的品牌信赖度可以拔得头筹。其质量创新征程铸就了品牌,也帮助自己构建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如此,TCL多媒体在海外的表现也不俗,扭亏为盈的同时,新兴市场实现了销售量突破。因为布阵广袤,TCL有了更多机会去高空轰炸各种创新策略,得以借助变形金刚把全球性市场推广进行得如火如荼。

  如今,多屏互动、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近在咫尺,也要求企业营销方式的转变。TCL面临的新难题是如何让用户能从看电视过渡到玩电视。他们发自内心地希望能够生产出能替代用户家里原有电视机的产品。TCL集团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指出,一定是好的用户体验和稳定性好的产品才能赢得用户。

  TCL十年来取得的国际化成效,与其创新整合息息相关,如今它在海外多元化市场里越来越驾轻就熟。“哈佛大学教授莫斯·坎特说过,多元化公司存在的惟一理由就是获取协同效应。”在今年的全球经理人大会上,李东生如是总结。

  几年前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项目时,TCL正是看中了并购之后在全球产业布局、突破市场壁垒和研发、品牌方面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后者很快获得成功。如今,TCL通讯着力于产品、市场、采购、技术管理上的全球统筹整合,不仅使阿尔卡特品牌在国际市场重新焕发了活力,也使TCL手机在中国市场生存了下来。

  而为实现效应最大化,TCL多媒体在市场整合、财务运作、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相应的变革,历经漫长的整合期。

  走这一步,本身已是创新。国际化经营,不仅是市场布局的全球化,更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在开拓市场的思路上,TCL走了不少弯路。如何达到创新性整合功效,其野心也一度受挫。好的产品怎么卖得更好、更快、更广、更多,他们一直在尝试,如何真正达到全球资源和价值链的协同,花了异常艰苦的好几年时间。

  TCL多媒体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首席销售官 郝义

  2004年并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达到协同,协同效应是当时国际化并购所看重的一个重要目标或者机会。

  “兄弟同心”

  统筹到一个篮子管控风险

  吃一堑长一智,TCL在海外的经验完全靠自己一点点摸爬滚打建立起来。

  海外并购,TCL经历了数量上的1+1,要收获大于2的成效才最为理想,相应地,公司的后台资源则应小于2,效率才更高。但实际在当时TCL全球的业务里,后台资源内耗有时反而1+1>2,效应成了负值。

  在郝义的印象里,以往有太多有心无力的场景。欧洲、北美、新兴市场各自为阵,以采购资源为例,各市场的预算、计划不尽相同,或多或少,但市场的最终结果却可能是采购多的区域还有库存,少的可能缺货。公司整体后台的采购总数是增加的,但各市场却无法互相之间弥补缺漏,一边是浪费,另一边却缺货,结构上难以处理。

  本身是不同的业务中心,只能整合后才高效,管理层也在不断摸索去改变,并购后历经漫长的消化期。

  而后台资源整合的基调统一下来后,TCL面临的更深层次改革是把前端变得更精简。简单的市场推广组织、销售组织以及品牌营销,所有的生产制造、供应链、研发、财务全部由总部统一统筹管控。

  此前,当各海外机构各自为阵时,只能听凭他们把控和报告风险。分支机构自己的主意足够大,互相之间不可牵制,出了状况或是情况如何,总部只能听之,却不能实际意义上操控。

  从产品到计划、自供应链角度做相应的控制后,TCL的各端海外市场都得交付给总部统一管理。这里面利益链条错综复杂,规则的设计、定价原则等都是当时打通系统的重要条件。

  TCL一度交了不少学费。曾经在海外市场复制过程中,人力资源跟不上,经营跟不上,体系跟不上;对市场、对环境都不了解,市场压力大,动作走形……那段曲折令郝义不堪回首。

  甚至连人与人之间简单的沟通都在消磨时间。TCL通讯副总裁吕小斌也感慨万分,公司的质量副总裁Laurent是法国人,沟通得用英语,但法国人的英语也很欠火候,只得慢慢去理解。这并不算什么,更困难的是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信任,Laurent刚开始甚至对过程数据是否真实也持质疑态度,信任的建立有如融冰过程,需要坦诚和时间。

  不同国度的人的文化融合和信任尤为重要,TCL和海外的运营商在求大同存小异方面需要一个必经的过程。

  但也只有把所有的机制放到一个篮子里,硬着头皮去攻,海外分支机构才能更专注、更可控。一方面,在TCL的意识里,其全球化的结构也是为了抵御未来风险,有全球的量来支撑业务;另一方面,其国际化的经验也是为了抵御这些风险。

  据说,在TCL,最常看到的变化其实是每个高管头上迅速生长的白发。这些年里,郝义最深刻的感触是,李东生早前发福的身材又“缩水”回去,明显憔悴,白发悄生。

  “真正把海外业务并到一起是在2010年”,郝义坦言,历经一系列的整合过程,成立海外业务中心,才把后台合并在一起并最终得以完善。

  如今,他们意识到,在现阶段,全方位、概念性、集团性、经营理念性的广告并不适合海外市场。海外需要更多聚焦在产品上,先把产品铺上去,线上线下得以组合,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推广。TCL的品牌要像变形金刚似地全球性大推广,如此这般才能更好地起到杠杆作用,全球资源达到真正的协同。

  至此,其海外业务,新兴市场、欧洲、北美三个大区域的概念日臻完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已经过去,在海外系统的搭建过程中,TCL开始进入一个良性的阶段,海外经营遵循着谨慎的乐观态度。

  近期,李东生一改过往对国际化反思的谨慎,重新展露对海外市场的图谋: TCL已经建立了全球供应链,完善了全球生产布局,进入到全球主流市场,并在部分市场取得了领先位置。他希望,公司积极进取新兴国家市场,巩固欧洲市场,重启美国市场。正如企业发展战略专家秦合舫所说,一个具有更加强大的内在基因的跨国公司构架正从“废墟”中脱胎而出。

  TCL通讯科技公司副总裁 吕小斌

  有竞争,配件厂商才能有创新,这样才能获得总体利益最大化。如果他们变成我们创新的瓶颈,盘子走不动了,也就全盘皆输了。

  放飞雄鹰

  而立之年累积经验新攻坚

  融合远没有终点,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TCL深知,这其中人力资源体系的搭建是公司国际化路线的支撑。

  一度,公司海外的市场没人愿去,去者多为在中国本部“混得不好的”,而且,从海外市场回来的人也不受欢迎,总部需求已经过剩,“这里盛不下了”。

  也得改!李东生拍板。之后,TCL在人才机制上刻意求变,海外回来的人优先安排,比如工龄5年,又有额外2年的海外经验,则优先安排。他们意识到,一定要逐次培养起人才的国际化资质和视野。

  随着国际化人才的充盈,公司的机制也要求愈发完善。足够优秀者才能去海外历练,时久弥坚,回来的人也更优秀,被公司抢着要;既如此,那就得挑更优秀的人去,回来的人也更优秀,如此良性循环。

  中国有海外平台的同类企业寥寥,大部分只有采用来料加工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可练兵的海外分公司平台。TCL开始把以前没有利用好的海外平台提上了利用日程,其聚人战略更有思路了,他们下意识更有效地去培养一批批海外人才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后,直接送去海外读书,海外工作。

  他们的海外人才基地搭建进行得有声有色,成为优势概念的同时,经过系列涅槃,其系统性的人力资源培养计划——鹰系列人力资源培养计划也成为TCL引以为豪的经典。郝义介绍,自雏鹰工作到飞鹰工程,再到精鹰工程、雄鹰工程,层层叠进,整个系列清晰明了。做得好,被认可,就有机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如今,鹰系列又开始拆分,包括海外飞鹰、销售精鹰等等。公司一系列风险管控系统、业务模式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深层搭建需要磨合得更严实,TCL正开始一个新的轮回。

  TCL越来越擅长国际新经济策略。在北美,其思路更加明确,专注高速增长渠道,即与亚马逊、TigerDirect、Walmart.com等新兴网络渠道合作,最大范围覆盖全美的渠道。

  但不可忽视的是,TCL通讯在海外市场表现不俗之后,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更大挑战。

  如今,康佳、中宝、科健、熊猫手机不见了踪影,步步高、欧普也倒下了,仅以通信行业为例,历经大浪淘沙,很难说哪个中国厂家在国内特别成功。

  TCL要把管理重心挪回来,智能手机在海外打响之后要在国内打一个好仗,腾挪到智能化方向,弥补错失的机遇,赢得国内市场的认可。

  在国内,他们也开始做淘宝手机、微博手机等等。毫无疑问,在中国也相当于攻坚新兴市场,但市场是创新的,海外市场最终打拼成功的套路不能简单照搬,国内市场的难度巨大艰深。

  国际市场并非其终点,国内通信市场也是他们的掠夺地。只有当全球资源整合顺畅,人才齐备,才会事半功倍,在中国市场再开拓。

  从无到有,持久坚持自主创新为动力之源,TCL一直喜欢的是稳健的步履。“我们走过的这条路,对未来的发展非常有意义,特别是彩电的未来,平板业务又要经历一轮洗牌。”在郝义看来,而立的TCL足够沉稳应战。王牌荣耀,“我们是个大牌子”,王激扬如是表态。其自豪感源于公司30年屹立不倒的这种感觉。

  当然,国际化经营、行业的重新洗牌更重要的是资源整合,海外经营整体系统、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搭建,人力资源系统的搭建,都并非简单的一蹴而就,这里面国际化的经验、风险机制的建立等都特别重要。

  如今,TCL在机制上已经与国际化步履合拍。郝义面临的新问题是发展态势良好,客户信心极度膨胀,全球业务增长多点开花,而出现全球性缺货。

  “敢为天下先”创新是TCL发展的引擎

  纵观TCL30年的发展,这家企业一直是个“不安分”的变革分子。

  1981

  TCL的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成立

  1986

  推出中国第一部免提式按键电话,初创TCL品牌

  1989

  电话机产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

  1992

  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

  1993

  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6

  兼并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

  1997

  开始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TCL集团成立

  1999

  进军越南,试水国际化;TCL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成立;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0

  进驻东南亚和俄罗斯,通过OEM方式进入中东、非、澳、拉美、远东等国家和地区

  2002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引入国际战略投资;收购德国施耐德彩电业务

  2003

  收购美国GoVideo公司

  2004

  TCL集团整体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购汤姆逊彩电、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2007

  发布新品牌战略业务重组,形成“4+2”业务模式

  2008

  首台液晶模组下线;成为广州2010年亚运会合作伙伴

  2011

  业务模式调整为“4+6” ;液晶面板8.5代线建设

  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耗资245亿元,首期设备已经正式投产启动,这将对TCL打通液晶显示全产业链,提升TCL在液晶电视全制程能力提供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让TCL彻底摆脱上游面板控制困扰,甚至促进中国整个彩电产业的竞争力提升。

  TCL的中国之最

  1986 第一台免提按键电话

  1992 第一台28寸大彩电

  1994 第一部无绳电话

  2001 第一部钻石手机

  2006 第一台国产双核笔记本电脑

  2007 Verone电脑第一次获得红点大奖

  2008 全球首款商用3D立体液晶电视

  最新创新成果

  2007

  自然光技术;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OSD)获得电视核心技术领域中的最高荣誉“艾美奖”

  2008

  CBHD中国蓝光、X9彩电

  2009

  互联网电视、LED背光电视、蓝光互联网电视

  C10彩电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2010

  X10系列彩电获“CES全球年度品质平板电视”大奖;3D互联网智能电视

  2011

  TCL新一代超级智能云电视创新七大云应用(深度订制开发的Android+系统;并率先深度植入了丰富的腾讯QQ软件;突破性地为用户带来了“云识别、云搜索、云控制、云共享、云社交、云游戏、云办公”七大核心云应用,未来还将不断拓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