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拆除“围墙” 视频公开课泽惠于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23:0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本报记者 王超 刘红霞报道
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课程来自北大、清华、中大、南开等18所国内知名高校。
“网络公开课”始于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计划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自此,高高在上的象牙塔正在卸下门锁、拆掉围墙。有媒体惊呼,这是教学史上继远程函授之后又一令人激动的创举。
2011年,这一壮举开始传递到了中国。各大名校也纷纷开始上传自己的公开课。根据教育部规划,“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年至2015年建设900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晓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学都是靠纳税人的钱来供养的。但高校却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社会服务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相对都较欠缺。
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能让更多的国人享受到了大学的教育,也给国人提供了终身学习的机会。曾晓东认为,目前上线的这20门高校公开课都不是专业课,而是普通的人文基础知识,或者常识课等。之前,这些课都是通过电视媒体向网路传播的。但如今大众传媒的低俗化让社会非常忧虑。现在由更加专业的高校来做这一领域,更加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
“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是一种教育民主的思想,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吉利大学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蒋国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蒋国华认为,大学公开课上网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理论上,大学的所有课程都应该公开。实际中,可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一些过于专业的专业课可以不公开,也没有必要公开。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中国公开课这个新生儿很难与国外公开课相抗衡。有关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00多人中,94.5%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国内外公开课。而在各类公开课当中,有43.1%的人选择国外名校公开课,选择国内名校公开课的仅有17.4%。今年4月,复旦大学在网上率先推出的“执拗的低音”系列讲座,截至9月,共有80余名网友参与跟帖,而对比哈佛某些课程,参与量可以过万,这个数字多少有点尴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导致尴尬的主要原因还源自于我国高校本身的教育体制和授课方式。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对于自身学校的办学定位模糊不清、教学的投入普遍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情况。在教师的投入、课程的改革、上课的形式方面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教学方面,仍以灌输式为主,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
熊丙奇建议,我国大学教育,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行政计划管理思维,回归教育本位和学术本位,只有这样,才可能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向真正的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而不是追求眼下的成果和利益。另外,网络公开课,其实就是现实课堂的反映,离开了现实的课程建设,想快速“打造”出高水准的网络公开课,只是缘木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