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河南多策并举破解粮食稳产难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8 23:03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孟庆合报道

  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列入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之一。如何稳定粮食生产,实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成为河南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带的交界处,粮食生产优势得天独厚。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去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087亿斤,今年达到1100亿斤,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的产量为3000万吨,占全国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一。河南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重要责任。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一是粮食效益比较低,社会资源向农业外流的趋势很明显。二是农民就业选择的机会增多,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的趋势也在强化。三是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一个突出的热点问题。

  上述问题引起河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河南省省长郭庚茂11月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农业大省,在粮食问题上河南将认真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

  首先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设高标准的稳产高产田。由于农业抗灾水平不高,河南每年因灾损失的粮食约有40亿斤。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中低产田。为此,河南将在现有8000万亩粮田当中,建设750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收,确保到2020年实现1300亿斤的目标。其中在2015年达到1200亿斤的目标,在今年1100亿斤的基础上再上一个100亿斤的台阶。

  其次是技术进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优种。农业的科技因素,包括产量、品质、抗异性等,80%集中在品种里面;二是农业机械化,用机械化代替现在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后的劳动力问题;三是质量安全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是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行适度的规模经营,通过合理的规模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四是加快推进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面。

  郭庚茂省长表示,从当前紧迫问题出发,河南正在集中解决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通过节约、集约、挖潜解决土地矛盾,实现“三保一高”的目标。“三保”即:严格保护耕地、坚守土地红线;保障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土地需要;在土地占用过程中高度保护农民的合理合法的土地权益。“一高”即:加大土地利用的高效集约节约力度,缓解土地矛盾。

  通过“两个转移”解决农业人口问题。河南总人口达1.0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6700万人。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问题,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向农外产业转移,二是向城镇转移。为此,首先是解决技能问题,实施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为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创造条件。其次是发展非农产业,增速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利用产业转移的机遇来承接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

  通过产城互动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河南108个县,每个县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了一个产业聚集区。通过产业的聚集,引导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带动农村人口的转移。同时,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抓了以下五个环节:就业;配套建设公租房。有了就业就解决住房;有了住房解决子女上学;有了学解决医;最后是养老保险。通过这五个环节,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来创造一个综合性的条件。现在河南每年转移的速率大体上是一年100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转移了100万人。

  通过提高技术和规模经营提升粮食比较效益。一方面,通过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健全农业的组织化体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化水平实现合理的规模经营,建立完善的产销对接机制,保证农业利益的实现和提高。

  千里中原春潮生,大河奔涌势正雄。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来说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政策机遇。河南省政府省长郭庚茂表示,作为全国传统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将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建立粮食和农业稳定增产长效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