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再临减赤大限谈判僵局恐难打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6:25 来源: 金融时报

  陶冶

  记者陶冶时隔3个月,经历了债信评级下调、政府险些关门、国债险些违约以及民众游行抗议之后的美国政府再次面临减赤大考。下周三是美国国会赤字削减委员会达成10年内削减1.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方案的最后期限,然而组成该委员会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时至今日仍无法打破谈判僵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谈判失去信心。考虑到立法程序需要的时间,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在下周一之前有所改观,则将触发8月美国政府获准提高财赤上限前立法通过的自动预算削减措施。届时,包括五角大楼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政府部门都将进入自动瘦身周期,同时将向评级机构、美国民众以及美债的全球持有人发出有损美国政府信用的信号。

  MNI亚洲区主编约翰·卡特11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谈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执政理念上存在根本分歧,而这种分歧因为两党分别掌控参、众两院而显得愈发难以弥合。“从政治角度来看,美国减赤在很大程度上是时间问题。考虑到现在的政治利益纠结,他认为本月23日之前达成协议的可能极小,但问题很可能会在明年美国大选结束后得到一次性解决。”他说。“与欧洲的债务危机不同,美国化解债务危机的方法要明朗得多。无论明年哪一方在大选中获胜,都肩负着按照自己理念推行减赤的使命。”

  眼下,致使美国频现减赤红灯的两党分歧概括起来就是要“大政府、高福利、高税收”还是要“小政府、低福利、低税收”。奥巴马领导的民主党始终不愿考虑共和党提出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除非后者同意在推行大规模增税方案上让步。事实上,美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民众愈发反感针对富人的减免税收措施,这令民主党从中看到将共和党树立为公众敌人的政治机会,以为其在一年后的大选争取有利舆论;相比之下,共和党则认为高额的社会福利支出是致使美国财政赤字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增加税收将进一步压制增长动力,并将延长布什时期的免税政策视为达成协议的底线。

  在谈判初期,民主党曾提出增税1.3万亿美元的方案,遭到共和党强烈反对。上周末,民主党经过党内艰难抉择,又提出以10年内削减9000亿美元开支换取增税4000亿美元的方案。民主党的让步距离共和党提出的增税3000亿美元底线大幅靠近,然而由于最新方案并未包括共和党要求的提高享受医疗福利人员的年龄以及修改社会保障福利增长公式进而减缓支出增长,更只字未提永久延长布什时期的免税政策,共和党代表批评民主党的新方案事实上将带来每年8000亿美元的税收增加,从而令美国进入“史上最高税收时代”,不仅背离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需求,更扼杀了美国经济走出低迷的希望。

  在距离23日大限仅余数日的时候,共和党的上述表态让人们对于谈判进展产生了更多怀疑。事实上,当地时间17日,已有熟悉谈判进展的两党代表称“委员们感到有些慌乱”,并表示“前景不是很有希望”,从而将人们的视线转向触发自动预算削减措施上来。根据这项经立法通过并将于2013年1月生效的自动预算削减案,约有一半开支削减将来自国防部。对此,有分析人士称,自动预算削减案本身并非可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为2012年大选令一切皆有可能,能够在今年立法通过预算削减,亦可在明年通过立法修改甚至取消该削减案。相比之下,谈判破裂可能给金融市场乃至在美国民众之间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加令人担心,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美国政府和国会掌控国家的能力有限,更让遍及全球的美债债权人担心美国国家信用。

  今年8月,在美国可能错过国债上限期限的背景下,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之一标准普尔率先宣布下调美债3A评级,引发市场轩然大波。如今,仍然维持美债3A评级的另外两大评级公司———惠誉和穆迪表示将观望谈判进程,称如果谈判失败可能会做出降级决定。不过,两家公司均未表示谈判结果会自动引发评级决定。目前,穆迪和惠誉对美国主权评级的前景展望分别为负面和稳定。美银美林11月度针对全球基金经理人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金经理人预期,美国债信评级将在2013年底之前再度遭到调降,最快甚至在明年就会出现变化。

  不过,约翰·卡特认为,考虑到8月标普降级后美元不降反升以及欧债危机悲观前景牵扯市场更多的注意力,相信即便惠誉和穆迪跟随标普步伐,可能也不会给美元乃至美国经济带来实质震动和伤害。“每个人都知道预算和经济将是明年美国大选的核心焦点,解决方案将伴随选举结果的产生到来。如果大选之后情况还没有改观,那么美国将面临真正的大麻烦。”他说。“此外,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美国经济前景。我认为美国经济已有发力迹象,只要欧洲经济不垮下去,明年美国经济可能会比较乐观,这对于减赤任务本身也将大有助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