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全面放松未至货币政策微调登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9 08:26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不再提及“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却首次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并且加入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表述。

   在政策砝码逐渐倾向保增长的同时,政策微调已经登场,但政策大幅放松的时机并未到来。

   以银行信贷为例,目前很难马上转向。受访的多位银行人士坦言,信贷投放是双向监管,不仅受制于央行的规模控制,还取决于银监会的监管红线。此时现实是,虽然货币当局有意放松流动性,但多家商业银行受制于存贷比不得高于75%的现实。

   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并未打算大幅放松调控,宏观政策将以微调方式向明年平滑过渡。动态、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方式可能成为央行的首选。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继续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

   对于信贷资金投放已经定调:“回归常态。”之后的政策着力点应该在信贷结构的调整上,而监管层也有其倾向的主要扶持领域,一是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以及加强有利于“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明年的信号:

  “预调微调”

   近期央行频频释放微调信号。10月20日下调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随后停发3年期央票,对商业银行进行定向逆回购操作,并连续暂停三期的正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表示,货币政策要“适时适度微调预调”。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信贷货币放松的极大预期。

   随后11月8日,对基准利率具有指导意义的一年期央票发行利率,28个月以来首次下调至3.5733%,而上期利率为3.5840%。

   “短期内,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宜放松。”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国际金融论坛2011全球年会会议间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态。他同时指出,经济增速放缓只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实施的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但不容忽视通胀上升压力依然严峻。

   原因在于,虽然通胀暂时遏制,但央行认为仍有不确定性,未来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

   “一是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尤其是在全球极度宽松的货币条件仍将持续、前两年国内需求扩张较快的大环境下;二是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除此之外,货币供应量依然相对充裕。

   根据央行报告显示,刚刚被纳入M2统计范围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截至9月末的数据为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499亿元,同比增长31.9%。

   同时被纳入M2统计范围的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余额截至9月末的数据为699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0亿元,同比增长39.0%。

   仅此两项,就已经贡献新增货币供应量3.5万亿元。此外,还有尚没有被纳入统计的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高达3.3万亿元(截至9月末),比年初增加9275亿元,同比增长45.7%。

   除此之外,央行报告称,目前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货币供应量有所低估。如一些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租赁公司、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活期和定期存款。

   “至此推测,当前实际的货币供应量依然相对充裕。”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告诉记者。

   由此看出,“央行并不具备全面宽松货币政策的货币信贷条件,而顾及到通胀的持续压力,微调成为今后的主旋律。”工商银行的一位交易员称。

  银根略有松动:

  偏向小微、三农

   “政策操作可以灵活多变。”浦发银行有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此前该行得到的窗口指导是可以灵活的,当CPI保持稳定,而GDP增长过快的时候,贷款也可以增长快一点。但如果CPI上涨较快,为了控制通胀,贷款增速就要低一点。

   该负责人预计,明年的信贷投放将有望回归常态,起码不会像今年一样刻意打压。但对于有望回归常态的信贷资金来说,监管层也有其倾向的主要扶持领域。

   央行报告显示,一是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力争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从今年上半年起,因融资难、投资难而陷入高利贷、资金崩裂困境的小微企业主频频“跑路”事件,不绝于耳。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金融高官到温州调研中小企业发展问题。10月1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9条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不只央行,银监会也反复表态“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创新活力,巩固就业成果”。

   根据四大国有银行三季报显示,今年以来持续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改善了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环境。

   同时,银行也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以及加强有利于“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