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期货市场抗衡外资 抢夺资源定价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3:5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加入WTO后的十年,也是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发展的十年。

  10月28日,国内期货市场今年的第3个期货品种甲醇上市,至此,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期货品种数量合计达到了26个,而十年前的2001年,三大交易所名义上的期货品种也只有12个,有实际交易的只有7个。

  期货业重生

  期货业的大发展是2001年以后,2001年,朱镕基总理明确提出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在该文件的指导下,2004年期货市场大扩容,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其后期货业开始迈入了稳步发展阶段。新品种陆续上市。

  2009年,证监会发文中止绿豆期货的交易,为这一交易品种划上了句号。在绿豆期货身上,可以明显看到监管部门对期货业“扶大汰小”的指导思想。

  所谓“扶大汰小”,就是扶持关系国计民生且有利于掌控国际定价权的大品种如主要粮食、金属和能源品种的上市,而淘汰规模有限的红小豆、绿豆等小品种。

  “小品种大行情”是上世纪90年代期货市场的典型特征,而绿豆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品种,在1998年到1999年最火爆的时候,其交易曾经占到全国期货交易量的一半以上,但是绿豆期货也是问题多多,关于绿豆期货的操纵故事在投资者中也是口耳相传,绿豆期货的疯狂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重视,2000年之后,经过整顿的绿豆期货已经名存实亡。

  2000年后新上的期货品种,基本上都是大品种。

  金属方面,2011年3月,铅期货上市,至此,铜、铝、锌、铅四大基本金属全部登陆中国期货市场。农产品方面,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天然胶、糖等都已经在国内上市。

  金融期货品种也已经破茧,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上市。这翻开了期货业的一个新篇章。

  定价权梦想

  经过近十年的大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在全球期货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对全球79家衍生品交易所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年,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共成交期货合约15.21亿张,约占全球商品期货与期权成交总量的50.95%。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分别位列全球衍生品交易所交易量排名的第11、12和13位,在全球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所中分别位居第2、3、4位。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商品期货与期权合约中,我国期货市场的合约品种有11个。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为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争夺定价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03年、04年左右的时候,国外投资者是不看中国盘的,但是现在,至少他们也会关注中国的期货走势。”大越期货分析师沈祥告诉记者。

  他认为,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中国的定价权已经有所增强。主要的大宗商品中,中国的定价权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中国自产自销的产品,比如前几年的白糖进口量少的时候,中国就拥有自主的定价权,小麦等关系民生的粮食,国内也拥有很强的定价权;第二类是原油相关的品种,比如PTA、塑料等,这些品种的上游都是原油,而原油的定价权被牢牢控制在美国手中,总体来看,中国对于这一块的定价权基本没有;第三类就是产地拥有定价权的品种,这一类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上,比如泰国对橡胶的影响、南美对大豆的影响等;第四类是中国虽然不拥有定价权,但是会有很大影响的品种,这类主要是金属期货,比如铜期货。

  即便如此,中国距离取得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仍是任重道远。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2010年就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大宗商品的国外市场价格仍然影响我国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向。

  刘兴强认为“仅就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来看,品种较少,对国内经济服务程度有限,覆盖的产业有限。因此,国内商品期货价格虽反映了一定的国际因素,但本质上仍是国内价格。这一本质特点并未随中国商品期货交易量成为世界第一而有所改观。”

  因此,刘认为,中国商品没有定价权的最核心原因就是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充分,中国的商品期货市场仍是国内市场,没有对外开放。而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均以国际商品期货市场价格为定价依据。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