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产品供需矛盾导致食品涨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07:0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印度媒体最新报道,印度10月份基准的批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73%,高于9月份的9.72%,这表明衡量印度整体通胀水平的批发价格指数增幅已连续11个月超过9%,远远超过印度中央银行所设的6%预期上限。印度财政部长慕克吉指出,10月的批发价格上升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所致,而要控制食品价格则需解决供给问题。
印度商业与工业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份最后一周,印度食品价格通胀率环比增长11.81%。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此前一周食品价格通胀率增幅曾高达12.21%,创下9个月来纪录。另外,由于印度央行此前采取的一连串加息动作,该国工业产值增长和消费需求都遭到较大程度的削弱,逐渐损害经济增长。
如何处理高通胀率与经济增长放缓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考验印度政府的一大难题。印度总理辛格指出,遏制通胀是当前印度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印度央行副行长戈卡恩也强调:“对于决策层来说,要随时警惕食品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溢出效应。”慕克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市场对肉类、蛋类、蔬菜、牛奶等食品的需求增加,是导致食品通胀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新近公布的数据表明,印度10月份蔬菜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29%,蛋类、肉类和鱼类价格上涨13%,同时牛奶价格也上涨了12%。
尽管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奶制品生产国,但国内的牛奶供应仍然短缺。慕克吉认为,“食品价格通胀率问题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大难题。”但他坚信,印度政府为遏制通胀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印度央行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将于12月显现出效果。他说,目前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农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首先改善农产品供给现状。
国际咨询公司毕马威近日发布的报告称,供给限制是近来持续推高印度食品价格通胀率的主要原因。报告指出,首先,印度农业对季风降雨的依赖性很强。过去几年,印度季风降雨量持续低于平均水平,导致诸如蔬菜、大豆和谷物等主食农作物的产量大减,引发阶段性供应短缺。其次,居民收入增加带来的需求增长远远超过农产品供应能力,尤其严重影响诸如牛奶、糖等收入弹性类食品的价格,因而供给限制必然将带来价格上涨。此外,新鲜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加工、配送和零售的低效率带来的供给限制导致了高通胀水平的持续。据报告分析,由于缺少短期解决方案,未来6个月内印度通胀率仍将维持高位。
印度政府一直倾向于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来破解通胀困局,尽管10月25日印度央行已是自去年3月以来第十三次加息,但仍未改变通胀水平走高之势。相反,此轮加息似乎已开始制约经济增长,印度上一财政年度的经济增长率为8.5%,而本财年的增长率预计将放缓至8%左右。
印度奇境咨询公司经济学家桑巴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居高不下的通胀率不断加大央行提高存款利率的压力,并给印度数以百万计的贫困人口带来生存问题。在此背景下,印度需要的是增加投资以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另有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农业供给问题。鼓励创造性的农业商业模式或许能够增加供给,遏制价格上涨。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