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 :警惕实体经济"空心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1 13: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刘敏 黄深钢 姚玉洁)继希腊之后,意大利、西班牙债务危机加剧,近日又传出法国将下一个“沦陷”的说法。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正处于二战以来“最艰难时期”。

  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百姓欢迎的高福利制度为何成为欧债危机的“推手”?外贸需求萎缩给中国带来哪些困扰?中国应从欧洲产业“空心化”中汲取什么?

  欧洲忙着“去福利化”,我国急需“补欠账”

  德国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被认为欧洲最勤勉的德国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时午休和咖啡时间,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个事实是,德国用于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负债高达5万亿欧元。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甲”、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

  “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说,“但这不能否定高福利制度本身的积极意义。欧洲之所以长期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则是受益于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

  “就业难、上学贵、不敢生病”,类似的困惑在低收入人群中很有代表性。近年来,我国社保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等陆续出台确立,但针对农村人口的户籍改革、就业、培训、社保等制度还有待完善,第二代农民工的子女教育等问题也期待取得新进展。

  与此同时,腐败、公款消费屡禁不绝,部分行业的“隐形福利”加重分配不均。

  “不破则不立。”浙江省国际经贸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如果不破‘垄断’,则我国每年增加财政支出提高社会福利的成果就会被抵消。”

  “我们的做法要与西方有所区别。一些国家政府高筑债台支撑福利的做法不可取。”田德文说,“我们设计制度时应考虑公平、效率、与社会发展阶段兼顾,特别是制度设计决不能‘嫌贫爱富’,不能让基层劳动者‘出了力却伤了心’。”

  贸易保护再抬头,结构“转型”更紧迫

  受欧债危机加深或导致美国银行业信用恶化的影响,纽约股市17日继续下跌近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反作用于新兴经济体外贸出口。

  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贸易顺差收窄15.4%,其中10月份顺差收窄超36%。世贸组织统计,前10月欧美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占其发起总量的一半。

  “欧债危机会拉低中国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出口减少7%。”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说,“中国正面临世界贸易停滞和贸易保护主义风险。”

  从传统刚性需求产品到新兴产业遭遇反垄断反倾销,从做空“中国制造”到美参院执意通过人民币汇率案,欧美主要贸易国这些行为均释放出一个信号:争夺海外市场和贸易顺差的“战斗”已悄然打响,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并且,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对我国贸易摩擦增多,上半年“金砖四国”对我国发起7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近7.8亿美元,为历年来最多。

  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传统外贸企业第3季度以来已感受到“阵阵寒意”。汇率上升、成本涨价、贸易摩擦,国内外因素交织让一线外贸企业倍感压力。

  “面对贸易摩擦,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积极应诉。”国家发改委专家张燕生说。

  “但根本上,还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减少受人掣肘的风险。”他说,“一方面我国应当通过降低税收、藏富于民扩大国内消费,加大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当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警惕实业“空心化”,“中国制造”需加力

  欧债危机有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但大量制造业外迁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不振时无力“输血”。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欧债危机背景下部分地区和行业也“状况频出”,最近的一个例证便是温州大量企业出现“债务危机”。

  游资从实体经济“抽离”,四散进入房地产和高利贷领域,不但加大了我国房地产调控的难度,且直接推高了物价水平。“抑物价”已是我国目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温州“债务危机”表象是高利贷,实质则是实体经济“空心化”。调查发现,出现“空心化”苗头的原因,一是对房地产和放高利贷暴利的渴求,二是做实业和产品艰难,三是“羊群效应”。

  浙江一家服饰公司董事长徐政杰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不搞“多元投资”的:“别人炒房或放贷轻松进账千万,你做实业辛辛苦苦才赚人家零头,这种刺激受不了。”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温州“百强企业”中,除两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其中不乏知名制造企业。

  在温州,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已萎缩五分之四。近年来还不断出现“不行动、不退出、不注销”转做投机的“僵尸企业”。

  一些地区实体经济出现的新动向已引起政府重视,国家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地市也出台具体政策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之下,一些地区重新出现了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现象。

  有关专家指出,欧债危机警示我们,不论政策还是企业界都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和预警机制,不能如“温水煮青蛙”直到事态严重才重视。当务之急是梳理和清除影响“中国制造”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改革和调控“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