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难入小池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未言积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1:0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由曦 洪偌馨 李高阳
受制于只能在交易所集中竞价平台交易的规定,当前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的积极性并不高。
上周,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关于债市统一互联的倡议,再次将这个市场呼吁已久的问题摆上了台面,而作为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者,商业银行的态度备受关注。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从商业银行交易的体量和交投特点来看,交易所债市对银行吸引力不大,当前对于银行只能在交易所集中竞价平台交易的规定,是商业银行重返债市的主要障碍。
集中竞价平台交易制约了交易所市场的流动性,一位国内大型券商固定收益条线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是大鱼,交易所是小池子,大鱼怎么能在小池子里游呢,这是问题的关键”。
交易平台之辩
1997年6月,央行曾下令商业银行全部退出两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并同时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当时下令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大量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2010年10月末,证监会、央行和银监会曾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指出,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债券现券交易。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通知》打开了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的大门,但在业内看来,只能在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交易的规定犹如一道玻璃门,削减了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的兴趣。
目前,交易所债市有两个交易平台,一是集中竞价交易平台,二是固定收益交易平台,前者适用于散户进行股票交易的连续竞价交易机制,而后者则复制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对一”询价交易机制。
“从银行交易的体量和交投特点来看,银行间市场更适合,”南方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银行一买就是几个亿,如果用集中竞价平台,会对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一位债券市场业内人士也指出,从国际趋势来看,英美的机构投资者更多进行场外交易,“如果在交易所进行合约交易,一笔大单就足以扰乱市场,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发展。大笔交易最好是单独协商,个性化的条款和安排更容易达成。”
事实上,交易所正是看到这一点,才开发了固定收益平台,证监会希望吸引商业银行,增加流动性、做大交易所债市,然而,去年出台的《通知》却只允许商业银行使用集中竞价交易平台。
据财新《新世纪》周刊报道,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的搭建曾引发较多争议,由于功能相似,被认为是和银行间市场明显的“重复建设”,央行担心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量或将会分流到交易所的固定收益交易平台,公开市场操作的深度和尺度将大大减小,会削弱其宏观调控手段。
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透露,“去年以来,银行虽然在交易所开了户,但是交易非常少。”
交易平台不适之外,流动性不足也制约了银行的积极性,在上述券商固定收益条线负责人看来,交易所债市流动性不足最为关键。“银行是大鱼,交易所是小池子,大鱼怎么能在小池子里游呢。”他说。
在整个债券市场托管量中,绝大部分债券都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通过中债登托管的债券已达到96%。
投资主体有待扩容
尽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被写入“十一五”规划,但中国目前融资结构仍然不合理,其中,银行贷款占55万亿,股票融资22万亿,债券融资23万亿。
“信贷、股票、债券这三种融资工具,应该推进到三分天下的地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管理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债券市场的扩张,要发展机构投资者,不能老让银行买,银行买债券,就相当于银行搞贷款。”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将银行发放的贷款和所持有的债券加总,商业银行持有整个国家金融资产的七成,集中度过高,在他看来,应该让基金、保险、信托等机构投资者来多投资债券。
“对于银行来说,更好地参与债券投资的方式是通过理财产品挂钩高收益债券,然后把理财产品卖给居民。这样居民就可以享受超过3.5%的存款利率,居民跑赢了通胀,银行也可差异化创新。”他说。
但是,债市固定收益的特征,限制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热情,信托公司就是一例。
南方某信托业务部经理表示,由于收益不高,债市投资对信托公司的吸引力不强,目前国内投资于债市的集合类的产品基本没有看到过。
另一位信托市场研究人士则表示,资金的趋利性使信托公司对债市兴趣不大,但出于投资组合的考虑,信托公司也有部分自有资金投入债市,如果债市能够做大做强,对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比较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