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取得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07:13 来源: 金融时报

  韩雪萌

  记者韩雪萌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部署。日前,银监会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治理工作及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银监会近年来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治理做了哪些工作?

  相关负责人:根据中央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银监会党委的工作安排,银监会于2010年牵头组织开展了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试点工作,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自查自纠,并采取了约见谈话、落实承诺、布置全面进行自查自纠“回头看”等措施,保证自查不走过场,自查面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由银监会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部门和36家银监局共同组成10个检查组,从银监会直接监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选取了10家机构进行了重点检查。

  2011年,银监会继续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组织全国超过6万户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全面复查,复查单位包括了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人本部、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复查面达100%。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还对299家地方法人机构及其异地分支机构进行了重点抽查。同时,银监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亲自率领8个督导调研组分赴15个地区开展督导调研,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记者:在银监会的组织推动下,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金库”专项治理取得了哪些成效?

  相关负责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小金库”问题得到了有效清理。2010年以来,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自查、抽查中,共发现“小金库”3.66亿元,银监会及各级派出机构根据中央治理办“自查从轻、被查从严”的政策规定及有关处理处罚办法,采取督促指导、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责成相关机构落实整改。截至今年10月末,各有关单位已整改纠正“小金库”金额2.69亿元,整改进度达73%,有关责任人员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了相应处理。目前,相关整改工作仍在有序进行,未完全落实整改的“小金库”大多数是非货币类的账外固定资产,因产权归属等问题处置难度较大,落实整改仍需时间。二是提高了对“小金库”危害性的认识。中央连续三年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肯定,银行业监管者和从业人员都深刻理解到“小金库”治理不仅与国家大局紧密相关,而且与单位的经营发展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当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初步形成了全员防治“小金库”的氛围,相关的财务管理机制、内控机制、人员培训机制逐步完善。三是促进提高了银行监管有效性。通过“小金库”专项治理,银监会基本摸清了当前国有及国有控股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找出了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监管水平,促进银行业的科学稳健发展积累了经验。

  记者:您怎么看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金库”问题?

  相关负责人:从“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总体情况看,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深入推进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内控机制及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同时,“小金库”专项治理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值得重视和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虚列费用开支,用于业务营销或发放员工福利;二是将出租房产或其他收入直接列支,混淆收支两条线;三是一些固定资产、股权投资常年不在本单位的账上反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些问题有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有些是近几年发生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正在处于深化改革转型的时期,与金融企业的加速发展相比,相关的政策滞后,制度缺失形成了“小金库”产生的空间;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上还亟待改进,诸如制度执行力不足、费用开支缺乏严格周密的制度安排、内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设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稳健发展。

  记者:银监会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相关负责人:银监会将长效机制建设作为“小金库”专项治理的根本任务并贯穿治理工作始终,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规范要求。银监会在今年下发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通知》,要求不断增强员工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法纪观念,健全规章制度体系,狠抓财务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同时完善问责机制,维护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二是加强警示教育。选编了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金库”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和启示,并分别报送中央纪委、中央治理办作为警示教育材料。三是积极参与长效机制研究。今年以来,银监会联合有关银行机构开展了专题研究,共同探讨建设符合银行业特点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研究成果在今年中央治理办召开的全国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

  记者: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下一步建设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工作有什么建议?

  相关负责人:建设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着手。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杜绝和防治“小金库”的理念深入人心,把根除“小金库”作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保证制度执行到位、监督制约到位。二是要将防治“小金库”纳入公司治理战略,使对“小金库”的“零容忍”成为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贯穿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各个层级与部门的各项财务活动之中。三是要进一步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能够涵盖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并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制度体系,并形成制度执行的日常监控评价体系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四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管评价机制。下一步,银监会将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管与日常风险监管结合起来,并就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情况与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进行定期沟通,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