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通胀和经济增速料双双回落 投资快马不宜再加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3 02:30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出口形势恶化和内需稳定的情况下,尽管投资成了经济增长一个可调控的变量,但由于4万亿刺激计划后遗症尚未完全消退,因此众多专家均认为今后宏调的基调仍应致力于在控制物价上涨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
世界银行昨日 (11月22日)表示,中国今年GDP增长将达到9.1%,2012年将放缓至8.4%。随着中国内外需求的“循环调节”,预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将更趋平衡,而更少地依赖于投资、出口等要素拉动。
但相比世行勾画的美好蓝图,市场更期待从决策层传来佳音。大约两周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将召开,届时,明年宏观经济调控基调将初步明朗,有关控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取舍之道也会浮出水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目前各机构对于明年CPI和GDP两大核心数据的研判分析,明年中国经济或许将面临经济增速继续回落、通胀压力下滑的“双低形态”。
站在这一十字路口,政策调控无疑需要在保增长与稳物价的博弈中谋求平衡。基于对经济形势和风险的预判,众多专家均认为明年调控不宜有大动作。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建议:“宏观调控政策应体现它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今后一段时间宏调基调应致力于在控制物价上涨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经济增长或重回“8”时代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机构均认可经济增速仍将继续放缓。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明年很可能出现出口和投资放缓而消费保持稳定的局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速为9.2%。该中心教授李稻葵同时表示,由于房地产的调控和地方融资平台的整理,2012年GDP增速可能只有8.5%。
今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一直持续放缓。贸易数据也显示,外需疲弱导致中国10月出口增幅意外降至8个月来低点,并连续两个月低于20%,10月贸易顺差亦远不及预期。
由于中国目前仍是以投资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的模式,经济学家们认为,投资将会是中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风险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报告》也预期,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将微降至16.5%;而固定资产投资将由今年的增长25%放缓至增长20%。
由于受到4万亿刺激计划的作用,我国投资增速于2009年9月达到最高点36.2%,其后逐步回落至今年10月的24.9%。在2011年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最重要的原因是需求增长速度相对萎缩,特别是投资增长速度相对收缩。”
尽管明年经济增速终值最终直接取决于投资这匹快马,但来自业界的观点普遍认为,政府不会因担忧经济下滑而再次出台大规模的刺激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新近发布的报告认为,考虑到2008~2010年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强烈后遗症等因素,2012年不宜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简单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不应出台。该报告还称,消费在整体经济回落的背景下难有实质起色,可能出现名义增速回落而实际增速略升的情况,对GDP的贡献率将与今年持平。
政策调整需考虑动态平衡
虽然明年中国经济或将再度迎来放缓,但从众多接近决策层的经济学家的表态来看,明年经济调控基本不可能顾此失彼,即便低通胀与低增长并行,决策层也会谋求动态平衡而不会仅提拉一边。
在整体需求偏冷的基础上,明年通胀回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世行报告预计,未来中国的通胀问题将逐渐“消退”,但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上涨势头。预计2011年整体的CPI水平将达到5.3%,2012年将回落至4.1%。中国学者则更加乐观,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给出的明年CPI预测值为3.3%,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更低,为2.8%。
物价回落速度加快变相增加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悬念。有观点指出,决策层可以加足马力保证增长,具体措施便是通过下调存准率或者降息来盘活市场信贷。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过去几个月来通胀下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为支持增长的政策操作提供了空间,如果外部冲击扩大,政策调整的力度还会加强,对经济增长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不过,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称,虽然通胀指标已经调头向下,但这种回落势头是不是具有稳定性,还需审慎判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提醒说,“当把以收入分配为代表的其他矛盾放在统一的大棋盘中加以考虑时,会看到经济增长相对于物价水平而言,物价水平仍是摆在前位的。”高培勇告诉记者,2011年以来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财政积极、货币稳健的组合,这一格局可以做局部性的微调,但不宜做大的变动。
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也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应当从年初的 “定向宽松、总量微调”的定位向“总体宽松”的定位逐渐转变,不宜在短期内进行大幅度根本性调整。
李扬在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提到,保证经济增速只能从投资下手。“投资中真正可能采取措施的是基础设施和住房。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好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融资平台就成为了关键。”